公共财务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公共财务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30c23c0912a21614792953

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其他收入,是指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拨入专款收入。是指国家投资的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收入。 4)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

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等项内容。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曙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单位为开展经营活动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福利性开支和维持经营活动开支的公务费、业务费及设备购置费、维修费等。基本建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或自筹资金安排的基建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上缴上级支出,是指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额或者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4、单位预算审批程序有哪些?

公共组织的预算是一个具有严格规范性程序的运作体系。从编制到审批,采取“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即单位自下而上编报年度预算建议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自上而下下达预算控制数;单位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自下而上编报正式年度预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核定并批复单位年度预算。

(1)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

公共组织在充分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要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表式和要求,编制单位预算年度收支预算。各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编好的预算报表连同文字说明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同财政部门有直接经费缴拨关系的单位直接向财政部门报送预算报表。

(2)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财政部门在接到各主管部门报送的公共组织预算建议数后,要按照正常经费保证工作需要,专项经费兼顾必要和财力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审核。并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经平衡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作为单位编制年度正式预算的依据。 (3)单位编报正式预算

各公共组织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本单位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特别是财政补助(拨款)数变动情况,本着“量入为出、不留缺口”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对相关收支项目进行调整,编制正式的单位预算,并按照规定时间将正式预算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批。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

财政部门收到主管部门(或同财政部门有直接经费缴拨关系的公共组织)报送的单位预算并进行正式核定后,对符合预算编制要求的,在规定期限内批复下达。单位预算一经批准以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不得任意调整。 5、公共组织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预算的执行?

公共组织预算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批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的执行则贯穿于整个预算年度的始终。预算的执行是一项经常性的、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公共组织应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 (1)层层分解预算指标,落实管理责任

各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预算,紧紧围绕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同时要提出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责任。 (2)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

单位预算中由单位自身组织的那部分收入是尚未实现的收入,各单位要根据核定的收入预算,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把应该收的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地收上来。同时,各单位要加强收入管理。

(3) 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公共组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认真遵循年度支出预算,不得突破。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预算,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预算不能保证需要时,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4)建立各项经费管理制度,实行经费开支的审核

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和机关团体对行政单位经费的管理,已形成一套比较可行的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是:工资管理制度,各项公用经费的开支标准和制度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经费开支进行审核计算,是一项经常性的、大量的、重要的工作任务。

(5)及时分析收支情况,保证年度预算的顺利完成

分析收支情况,掌握预算执行进度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快慢的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利于经费按正常进度支付。因此,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分析、考核制度。 第四章 收入管理

1、论述公共组织收入的特点。

第一,收入将引起公共组织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以表现为公共组织负债的减 9 / 25

少,如以服务或商品抵偿债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例如,服务提供的价款或者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现金。最终将导致公共组织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增加。这里的“经济利益”是指现金或者最终能转化为先进的非现金资产;“服务潜力”是指从事宗旨或章程所规定的活动,向公众、会员或其他受益人、委托人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第二,收入将导致本期净资产的增加。根据“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公式,收入一定会增加本期净资产。但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净额,则可能增加净资产,也可能减少净资产。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净资产的增加,而不是指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对净资产的影响。

此外,收入只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或其他资产。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或其他资产,一方面会增加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另一方面增加了相应的负债,因此不会引起非营利组织净资产的增加,也就不能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说明公共组织收入的内容。

由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性质、经营模式和业务工作范围不同,所以收入的内容也不相同。 (1)政府组织的收入

政府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像某些非营利组织那样进行一定的营利或创收活动,因而它履行公务所需的全部资金由国家财政资金拨付,政府组织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2)事业单位收入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使得事业单位劳动成果只能得到部分的价值补偿,有的则根本不能要求受益者给予价值补偿。因此事业单位很难像企业那样自负盈亏,其各项费用支出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国家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3)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

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也多种多样,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而言,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有所不同。社会团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取的会费,举办会议、培训活动的收费以及因提供咨询、研究等服务而获得的收入等;基金会开展业务活动主要依靠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捐款、捐物等;民办学校主要是提供教育服务,收取学生的学费是其主要业务收入;民办医院的业务活动则以提供医疗服务和出售药品为主,医药费收入是其重要收入来源。此外,部分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可以从政府部门获取政府补助收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销售商品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

3、说明事业收入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组织事业收入,促进事业发展。 第二,保证事业收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必须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第四,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 4、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有何要求? 第一,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立项审批制度。 第二,明确收费权限。

第三,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实行公开化。 第四,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 第五,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第六,实行票据使用单一化。 5、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有何区别?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专业业务活动也称为“主营业务活动”,是指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所从事或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辅助活动是指与专业业务活动相关、直接为专业业务活动服务的活动。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活动所需资金,除了财政预算无偿补助之外,一般可以按照规定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部分费用耗费。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 10 / 25

政预算的资金和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作为事业收入;根据经批准的经费使用计划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构成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是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为了弥补国家拨款不足所收取的补偿性收入。事业收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并随着事业体制的改革,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在确认经营收入时,应注意其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特征:第一,经营收入是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第二,经营收入是非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性独立核算的单位上缴的纯收入应作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处理,不列为经营收入。独立核算单位是指对其经营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独立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

6、为什么对预算外资金要实行收支两条线?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公共组织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公共组织的预算外收支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其支出由公共组织提出用款申请后,同级财政按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公共组织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

预算外资金在性质上属于财政性资金,是国家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外资金处于国家预算管理之外,很容易导致财政收入的流逝,使用脱离监督,导致政府公共分配秩序的混乱。因此,将预算外资金明确为国家所有,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轨道,使各部门所有的自有资金变成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乱收乱支的现象。从改革的趋势看,预算外资金在短期还将存在,但会逐渐缩小预算外资金的范围,最终应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成为预算资金。统一的财政预算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预算外资金发展的目标模式。预算的完整性是编制和管理预算的重要原则,统一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反映公共组织资金收支活动的全貌,为实现公共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以便政府控制、调解各类财政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同时也便于纳税人审议、监督公共组织的理财活动,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制止腐败。 7、非营利组织应如何筹措资金?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的重要区别在于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慈善捐赠,而非政府支持或商业化经营。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外乎有四个渠道:民间捐赠、服务收费、政府补贴和外国援助。所有国家的非营利组织都或多或少的依赖前三种来源,但那些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的很多非营利组织还依赖于外国捐款。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近20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筹资问题上面临着重重困难。经费严重不足使得部分社团活动停滞,陷入瘫痪。而另一些社团则使出浑身解数,违背宗旨,进行投资或开办工厂,严重损害了他们的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不像政府那样具有强制性的权力,但是要提供公共产品,理所当然的会遇到财政问题。通过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对我国解决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筹资问题有诸多启示。

首先,要正确处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非营利组织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一方面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不能依赖政府。如何确定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做政府的“伙伴”,而不是做政府的“对立者”或“代理人”,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一个长期的重要问题。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关于公益事业捐赠行为的法律法规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在现实中的执行也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再促及营利组织发展的指导方针下,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再次,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支持。我国的一个重大的体制问题是“达政府,小社会”,改革方向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应从社会能够办好的领域逐步退出,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给非营利组织去完成,同时要拨付相应的经费。

最后,积极促进公益捐款。非营利组织只有加强本身的制度建设,采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保证 11 / 25

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资金运作,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提高获得公益捐款的能力。

第五章 支出管理

1.公共组织支出如何进行分类?

公共组织支出,是指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 ㈠ 按支出用途分类

公共组织支出可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人员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政府组织人员支出不含助学金支出)等项支出。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项支出。 ㈡ 按支出性质分类

政府组织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事业单位支出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民间非营利组织费用支出分为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和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 2.公共组织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相比有何特点?

政府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按照相关财务规则的规定,纳入企业财务体系的公共组织和公共组织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其成本费用核算的要求和方法与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方法一致。其他公共组织则可根据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方法。

由于两类不同的主体生产的产品属性有别,企业主要生产私人产品,公共组织主要生产公共产品,因此,公共组织的成本核算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有所不同。

第一,从核算内容上讲,它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实行制造成本法,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费用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成本核算的内容是完整的。而公共组织的成本核算,内容没有企业那么完整,有些费用项目可能没有发生,有些费用项目发生了但又无法进行准备的成本核算。

第二,从核算方法上讲,它是不严格的成本核算。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严格划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各项成本费用的计算分配方法是非常严格的。而公共组织一般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条件,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无法划分,计算分配方法也难以严格。

第三,从核算形式上讲,它是内部的成本核算。内部的成本核算是公共组织加强支出管理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盈利。公共组织进行成本核算,一方面,通过监督和调节资源的耗费,进行成本控制,缩小实际耗费与标准耗费之间的偏差,促使劳动耗费的节省和成本的下降,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强单位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是为公共产品确定定价依据。虽然各公共组织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参照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成本开支的范围制定出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出开展每项业务或经营活动的成本费用额。 3.公共组织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㈠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

国家规定的事业行政财务规章制度,体现着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是目前公共组织支出管理的依据。因此,在支出管理中,公共组织要以国家规定的财务规章制度为行为准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办理各项支出。支出预算是公共组织各项支出的基本依据。因此,公共组织在支出管理中,要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以及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㈡各项支出要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

公共组织只有将单位全部支出纳入单位预算,才能够避免单位资金管理分散、帐外设帐、脱离财务监督等问题;只有将单位全部支出统一核算和管理,才能够防止支出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12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