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务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公共财务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30c23c0912a21614792953

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有章可依,照章办事,是公共组织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共组织应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三是相关的管理制度。 ㈣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优化支出结构

公共组织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做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正确处理维持经费和发展经费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行政性支出和业务性支出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应遵循“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量入为出,合理安排全年各部门各项目的经费支出。 ㈤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经费开支的日常管理

一是按照有关财务规定,严格审批制度。二是完备财务报销手续。三是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 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与检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职能

对公共组织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检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职能,以促使公共组织管好、用好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各公共组织应结合业务工作量指标和岗位责任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以防止片面性。

4.公共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应遵循哪些要求?

㈠公共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成本费用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从经营收入中补偿

公共组织所属的独立核算经济实体,应明确其产权关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分清自身业务的不同性质,按各不同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成本核算规程进行核算。

㈡凡有经营收入的公共组织的经营支出,应从经营收中获得一定的补偿

按配比原则的要求,经营收应和经营支出相配比,以反映经营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结果。对于经营活动的成本核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是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目标,它是考核经营成果的前提条件,每一对象归集和分配的费用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对应补偿来源。

⑵严格划分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公共组织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正确区各项费用的用途,确定应否列入产品成本。一切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费用均应计入产品成本,不应少计漏计;一切不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费用,均不应计入成本。以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真实性。

⑶科学地设置间接费用科目,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费用。经营活动的成本可以比照企业的“制造成本法”,凡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各项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各项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定期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成本核对象的各成本项目中。凡发生与研究、试制、技术、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的期间费用则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㈢不以取得收入为目的的成本支出应从事业支出中列支

对于这类业务的成本核算,可以比照经营活动成本核算的程序、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该项成本支出没有相应的以往可配比,不存在经济效益的考核问题。 5.公共组织人员经费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人员经费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缴旨、助学金和其他支出。人员经费管理的重点是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的管理。基本工资在公共组织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加强工资性支出的管理,是做好公共组织支出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员编制制度,不能超编。大多数公共组织的人员工资是由财政根据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来提供,人员经费支出的多少与公共组织人员数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公共组织的人员编制是工资性支出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影响工资性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加强工资性支出的管理,关键是控制人员编制。

第二,加强工资基金的管理。

①;只允许在一家银行建立工资基金专户;②必须在核定的工资基金计划内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开支工资;③新增职工、调入职工以及职工转正、定级、升级都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增加的工资基金额度或工资转移证明,向开户银行办理工资基金追加手续;④职工调出和死亡时,要及时向开户银行办理调低 13 / 25

工资基金手续;⑤各单位发放工资,要严格按照工资的支付手续,在规定的日期发放,要凭工资基金手册和工资基金专用发票,到开户银行支取现金。

第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津贴、补贴等个人待遇的规定。

公共组织应加强对工资性支出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发放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扩大发放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6.如何加强公务费的管理?

公务费开支项目繁多,涉及面广,且具有节约潜力大、管理弹性较大的特点,公共组织要加强公务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开支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对公务费中的一些支出较大的项目,实行重要管理。 第一,加强会议费的管理。①严格履行会议审批制度;②尽量压缩会议规模和会议时间;③实行会议费分类管理制度;④严格执行有关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

第二,加强电话费的管理。公共组织对办公用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等费用支出,应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费用限额报销的管理办法。

第三,加强汽车燃料、修理费的管理。控制汽车燃料费和修费,首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车辆编制及标准定编配备车辆,不得超标。对编制内的车辆要合理制定燃修费定额,完善单车燃修费核算办法;对超编车辆一律不核拨燃修费。

第四,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管理。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业务招待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会制度和本规定执行,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均不得列入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第五,加强对水、电、煤、油等主要的一次性消耗物资的管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杜绝浪费和散失。

7.非营利组织的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管理要点是哪些?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具有非补偿性特征。管理重点是:㈠量入为出,统筹安排各项事业支出;㈡正确界定事业支出范围,如实反映事业发展规模和支出水平;㈢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㈣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单位对经营支出管理时,首先要分清开展的经营活动是独立核算的还是非独立核算的。管理重点是:㈠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费用;㈡实行经营支出与经营收相配比的原则;㈢实行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章 资产管理

1.什么是资产?公共组织资产与企业资产相比有何特点?

资产,是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凡是有助于公共组织开展业务及其他各项活动、能够为公共组织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组织拥有占用权或者使用权、并且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都作为公共组织的资产予以确认。公共组织资产,是指公共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从资产这一概念可以看出,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㈠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预期能够给公共组织带来服务或能或者经济利益

这种经济资源具有为公共组织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提供或创造客观条件的某种经济权利或经济潜能。换言之,这种经济资源必须有用,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必须能够为公共组织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经济资源才能够作为资产存在或者得到确认。 ㈡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来来计量

货币计量成为公共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一种经济资源如果不能用货币计量,公共组织就难以确认和计量这种经济资源的价值,这种不能确认和计量的经济资源也就不能被确认为资产。 ㈢资产必须为公共组织所拥有或者控制

一项资产如果要被确认为是一个公共组织的资产,这个公共组织必须对其拥有占有权或者使用权。如果不为公共组织所拥有和控制,便不能为公共组织开展业务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就不能被确认为是该公共组织的资产。 14 / 25

㈣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公共组织的资产,列入预算准备购置而尚未发生的设备还不能形成单位的资产,也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

㈤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并不是对资产确认的必要条件;凡是有助于公共组织开展业务及其他各项活动、能够为公共组织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组织拥有占用权或者使用权、并且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无论其存在形式如何,都应当作为公共组织的资产予以确认。 2.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

资产的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其二是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但是,也应当通过建立与键全有关规章制度促使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

㈠健全帐、卡设置,实行固定资产三级管理

公共组织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包括用各种资金购置、自制、基建投资、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固定资产,都应登记入帐。包括登记总帐与分类明细帐以及填制实物登记卡片,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不应存在帐外财产。要健全帐、卡设置,实行三级管理。公共组织要分别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

㈡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的职责范围

公共组织的固定资产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公共组织的资产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各自的权责。 ㈢规范固定资产使用及领用手续

固定资产的使用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或专人使用)外,应制定操作规程,维修保养,交接手续以及使用情况登记等制度。领用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手续,应由使用单位主管人员和经办人填写“财产物资出库单”一式三份,经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签章后,一联交保管员凭以发放设备,一联领用单位存查,一联交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发放时,应填写“设备领用卡片”一式二份,一份留管理部门凭以掌握财产分布情况,一份交使用单位管理,做到领发双方责任明确,手续完备。 ㈣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

公共组织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理工作,每年至少盘点清查一次,尤其是在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包括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等,平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轮流的局部清查。 ㈤建立固定资产档案。

凡属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公共组织应按台(件),建立档案。设备档案应从基层做起,详细记载从设备安装之日起有关使用、维修、故障、事故、移位变动及台时记录等运转日志,以便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掌握分析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如何加强公共组织现金的收支管理? ㈠明确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

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零星小额可支付现金外,其他都必须通过银行转结算。到外地采购物资,须通过银行转帐结算,不得携带现金。现金的使用范围,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㈡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是指公共组织为保证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向银行提出申请并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后,保留的库存现金最高额度。 ㈢不准坐支现金

以本单位收入的现金直接支付自己的支出,叫作坐支。 ㈣现金的日常管理要求 15 / 25

1.现金的收付,要逐日逐笔记入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款相符,如实反映现金库存情况,不得保留账外公款。

2.公共组织在收付现金前,必须详细审查现金的收付凭证内容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是否有主管人员审核签章及经办人员签章等。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单位有权拒绝收付。

3.公共组织的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不得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方式存入银行。

4.公共组织向银行送存现金,必须在存款凭证上注明款项来源;公共组织根据规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单位在签发现金支票时,不得弄虚作假,套取现金,更不准利用帐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公共组织之间不得相互借用现金。

5.各公共组织的现金支付,要按属于预算内和预算外分别处理。如因特殊原因需要相互利用,应按往来款项登记入帐,并及时结算,最迟要在月终之前通过银行转帐结清。

6.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须使用现金的,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应当由公共组织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后,予以支付现金。 ㈤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 1、执行钱帐分管原则 2、严格履行现金收付手续 3、如实反映现金库存

4.国家为什么要对公共组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的审批权进行规范?

固定资产处置,是指公共组织对其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和转让等。公共组织固定资产的处置是资产管理的重要五一节,必须按程序严格执行内部审批手续和程序。加强资产处置的管理,是保证国有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资产处置,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配置,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保证公共组织职能的正常履行。 5.公共组织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难题。

㈠建章立制,规范登记审批。对国有资产占有、变动、撤销产权登记,年检,日常资产购置、无偿划拨、处置,资产评估项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备案程序作了统一规定,规范了审批行为。 ㈡资产使用环节,要着重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切实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资产清查和建立资产统计报告制度,摸清资产“家底”和状况,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总量、分布和结构情况。 ㈢资产处置环节,要严格审批管理,对不符合处置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

①单位有偿转让、报废报损和对外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必须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②利用现有土地、房屋、建筑物等国有资产自建或与各类经济实体、出资人联合开发或改扩建的,其资产处置方案和自建、联合开发或改扩建方案,必须事先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③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和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如实反映经营收入。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和经营收入的征缴管理工作,对隐瞒收入、不据实申报的,财政部门在核定部门预算时可相应抵扣经费预算。

④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交易秩序,积极创造条件,为公共组织资产的合理流动提供服务场所。认真研究和探索存量资产资源共享、盘活公共组织长期闲置资产的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行公共组织资产运营效果。

㈣监督检查环节,要完善机制,严肃纪律。财政部门要会同监察、审计部门建立公共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定期考核制度。对制度健全、资产管理规范、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益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公共组织及 16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