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528c2e4b73f242336c5f33

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第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是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二是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三是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四是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维持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

第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三,管理国有资产。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但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政府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前提下,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实行宏观的管理和调节。

第四,调节收入分配。政府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实行直接的转移支付制度及对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分配政策等措施,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节收入分配与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五,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府制定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决定其他必须由政府统一决策的重大事项。例如,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土地资源,为保护资源而控制某种资源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等。

(三)论述题(13分)

1.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说明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①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不断进步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使传统产业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进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

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③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了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是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道路。

④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工业化必然伴随大批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同时,随着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同量资本将同更少的劳动力相结合。

(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又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新的历史时期,国力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而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战略选择。换言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3)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要从对比传统工业化道路来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①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路子,而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重合起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工业化道路是每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工业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与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先有工业化,而后才有信息化。与此相反,不发达世界的许多国家在被卷入工业化的第三次浪潮的同时,基本上也被卷入了信息化的浪潮,工业化的发展与信息化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因此,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成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工业化发展所处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

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极好机遇。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交互作用之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就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经济和社会领域;就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第二产业的改组改造,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就要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总体上要形成以高度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另外,一方面应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对生产力的布局进行调整:东部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发展经济,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农业、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区域间在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换的基础上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另一方面要调整城乡结构,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②在工业化进程中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先发展然后被动的再治理。

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发展观主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它们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无限度索取、不合理开发和滥用,生态环境系统被污染、被破坏。显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先发展、后治理,并转嫁自身的环境污染,造成全球自然生态失衡。我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国力有限、人均资源较少,实现工业化必须走边发展、边治理的路子,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上,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互动。为此,第一,要坚持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要求人口数量要适度,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质量。优化人口质量也就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第二,要确保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的持续利用,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在资源开发时给后人留下至少能达到目前水平的数量和质量。对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燃料和矿藏等的持续利用,则是在逐渐耗尽它们之前,就能找到替代它们的产品。确保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与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密切相关。这需要按经济规律运行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定价,建立明确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第三,要协调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优化环境经济行为。一是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式的环境经济行为。这是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重要措施。二是加强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减少治理的社会成本。既要对企业所生产的污染性的产品征税,以减少污染产品的产量,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对污染本身征税,以刺激污染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治理污染,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工业化进程中广开就业门路,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工业化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同时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工业化发展必须考虑劳动人民的利益;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工业化发展必须考虑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的现实,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直接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联系在一起。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的实际,决定了在推进工业化中,必须把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必须使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享有,使就业得到制度保障。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推进工业化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又必须根据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实际,广开就业门路。这就需要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必须建立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是提高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排斥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也不排斥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经济结构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来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解决工业化进程中排放出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劳动技能相对落后、年龄偏大的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同样,从经济结构内部的城乡结构调整来说,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我们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

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推进工业化。因此,在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和服务体系,不失时机地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为他们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机会,为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创造条件。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名词解释 (1.2.6.小题必须配用几何图示说明;每题5分,共30分) 1.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U?f(X1,X2)。其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无差

异曲线可以表示为下图。

无差异曲线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且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规模报酬

答: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当所有投入的要素以一定比率增加时,产量以相同、较大或较小的比率增加,分别称为不变、递增和递减的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增加会大于?倍。即f(?L,?K)?nQ,n??;规模报酬不变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亦会增加?倍。即f(?L,?K)??Q;规模报酬递减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

?倍,则产出会少于?倍。即f(?L,?K)?nQ,n??。以上所分析的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可以用等产量曲线图来

表示,如下图所示。在三张分图中,每张分图都有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和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射线形的扩展线OR,图中的等成本线均略去。

图(a)表示规模报酬递增;图(b)表示规模报酬不变;图(c)表示规模报酬递减。

3.欧拉定理

答: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如下:

假设生产函数为Q?Q(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如果进一步假定该生产函数符合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则有:

Q?L??Q?Q?K??L?MPL?K?MPK ?L?K这一结果便是欧拉定理。其中,MPL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品,MPK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欧拉定理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恰好足够分配给劳动要素L和资本要素K。

4.资本的边际效率

答: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R?RiJ。R代??in(1?r)i?1(1?r)n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代表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

5.加速数

答:加速数是指为使产量增加一定的数量,而必须增加相应投资数量的倍数。加速数及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I0?a?Y

It?a?Y?b

?Y?Yt?Yt?1

其中I0表示净投资,a表示加速系数,?Y表示产量的变动,即?Y?Yt?Yt?1,It代表总投资,b代表重置投资。这个理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不起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若a=2,则意味着根据生产技术的要求,为使产量增加一定量,需要增加两倍的净投资。例如,增加10万美元的产量需要增加20万美元的净投资。

6.凯恩斯极端:

答: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如下图所示。

r

IS

r0 LM 0

y0 y

(二)论述题(必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假设,推证存在于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

答: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这一模型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下可推导出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现用下图加以说明。图中有某寡头厂商的一条dd需求曲线和一条DD需求曲线,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的该厂商的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和DD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P,那么,根据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J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B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图中与需求曲线dB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d,与需求曲线BD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D,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寡头厂商的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FG。

利用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成本SMC曲线的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譬如,在图中的边际收益曲线的间断部分FG,SMCl曲线上升为SMC2曲线的位置,寡头厂商仍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保持在P和Q的水平。除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