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考试题库更改整理后的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精神病学》考试题库更改整理后的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6939721ed9ad51f01df271

9.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

A.情绪决定认知和行为B.行为决定情绪和认知C.情绪、行为与认知互为因果 D.认知决定情绪和行为 E.行为与认知关系不大 10.Beck的认知治疗首先是对哪种病人进行研究的 A.人格障碍

B.躁狂症

C.抑郁症D.强迫症

E.精神分裂症

11.厌恶疗法的原理是 A.心理防御机制

B.交互抑制

C.人本主义D.自我强化

E.条件反射

1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发现者是 A.巴甫洛夫

B.森田正马

C.弗洛伊德 D.华生

E.斯金纳

13.系统脱敏疗法的最佳适应证是 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症 D.精神分裂症

E.躁狂症

14.以下哪项不是厌恶疗法的适应证

A.酒瘾

B.恐惧症

C.窥阴癖

D.同性恋

E.烟瘾

15.对场所恐惧症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先让患者回想哪些场合可引起紧张或恐惧,并按严重程度划分等级,然后按等级(由轻至重)逐步接近这些场合,同时进行放松训练,使患者对这些场合的恐惧逐步减轻。此种疗法称为 A.暴露疗法

B.系统脱敏

C.冲击疗法 D.认知行为疗

E.行为矫正疗法

16.以下哪条不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A.学习理论 17.

B.强化作用C.经典条件反射D. 操作性条件反射

E.人本主义理论

下面哪些内容不是对行为治疗的描述

B.关注病人对事物的理解C.帮助病人消除不良行为

A.基于实验心理学的成果

D.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 E.可操作性相对较强

18.在开始心理治疗时,哪项最重要

A.认真记录病人的谈话 B.树立治疗者的权威性C.为病人提供治愈疾病的保证

D.制造神秘气氛,使病人容易相信 E.建立信任感

1.A 2.C 3.B 4.A 5.A 6.A 7.D 8.D 9.D 10.C11.E 12.E 13.A 14.B 15.B16.E 17.B 18.E 名词解释

1. 强制性思维 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

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 假性痴呆 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

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

抑郁性假性痴呆。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3. 反射性幻听 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

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见于精神分裂症。

4. 原发性妄想 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

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5. 恶性综合征 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

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6. 戒断状态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

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 心理治疗 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

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8. 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

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

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10. 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

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11. 物质依赖(依赖) 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

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的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传统上将其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12. 焦虑 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

措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13.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的概念,不

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14. 遗忘综合征 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

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15. 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回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疾病轻重和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16. 刚塞综合征: 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

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见于癔症等患者。

17. 童样痴呆: 假性痴呆的一种,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如成人表现

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18. 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

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中毒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

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19. 痴呆 是一组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受损,通常发生于

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8岁以后),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症状及精神症状,根据病变的性质及所涉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20. 木僵 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21. 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

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2. 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 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

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发作。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23. 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

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4. 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

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系原发疾病的症状,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25. 躯体化障碍Briquet syndrome 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

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求医和明显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26. 谵妄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27. 无抽搐电休克 是传统电抽搐治疗的改良方法,在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

剂,使得通电后不发生抽搐,避免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 28. 心境稳定剂:又称抗躁狂药物,是治疗躁狂以及预防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

作,且不会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锂盐和某些抗癫痫药。 29.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

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30. 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31.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协调,动作和行为的增多同当时

的思维、情感状态不一致,缺乏目的和意义,单调而杂乱,令人费解。

32. PTSD: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

碍。引发创伤的事件包括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意外、自然灾害等,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及相似或有关情景的回避。 33. Alzheimer’ disease—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1分)多起病

于老年期,潜伏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1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1分)特征性病理改变是SP和NFT(1分) 34.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2分)是病态推理和判断,其内容有以下特征:

1.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不移2.均涉及本人3.有个人独特性4 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2分) 35. 强迫观念: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种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

但又无法摆脱。常见于强迫症。 36.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

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一般病程不超过1个月.

37. 癔症:系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

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状态等,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其症状可具有做作、夸大、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38.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39.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

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40.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定向障碍多见于

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

41. 精神运动性抑制(Psychomotor retardation)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减低。动作、行

为与言语活动的减少,缺乏主动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临床上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

42.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

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 43. 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

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44. 躯体形式障碍: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

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包括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多种形式。

45. 神经性厌食: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青少

年女性多见。

46.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一般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7. 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

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