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4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4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d2b814f12d2af90242e642

这一时期,除《民报》外,革命派人士在日本创办的报刊还有十多家,影响较大的有: 李叔同等人主办的《醒狮》; 柳亚子等人主办的《复报》; 四川留学生主办的《四川》; 云

南留学生主办的《云南》; 河南留学生主办的《河南》等。 《河南》1907年12月创刊,同盟会河南分会主办,刘积学任总编辑,张钟端为发行人。刘青霞捐巨款2万元资助。 宗旨是“作酣梦之警钟,为文明之导线”,锋芒毕露,被称为“首屈一指”的留学生刊物,“足与《民报》相伯仲”。 鲁迅曾以令飞、迅行的笔名,在《河南》上发表了《人间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等7篇文章。 该刊出至第九期,在清领事的要求下被日本警察厅查禁。 张钟端(1879-1911年),字毓厚。清末河南许州(今许昌)人。1905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创办《河南》杂志,鼓吹反清革命。《河南》被查封后,他也被拘禁数日,释放后被革除留日官费生的学籍。受刘青霞资助继续学业。 1911年回国。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开封组织秘密机关,被推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兼参谋长,事泄被捕,英勇就义。被称作河南辛亥革命领袖。 刘青霞(1877~1923):河南安阳人,同盟会成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出身于宦门巨富之家,原名马青霞,17岁时受父命嫁给尉氏县大地主、山西试用道刘耀德为妻,始改刘姓。25岁时夫亡,刘氏家业由其执掌。1906年,随其兄长东渡日本,有幸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等一代名人,并于同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道路。《河南》杂志在其资助下才得以创办发行。 刘

青霞回国后,任北京法政学校校长、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等职;在河南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在开封创办大河书社,并捐重金购买武器,支持辛亥革命起义。拟将数百万家产捐献给国家修筑铁路。孙中山深为感动,亲题“巾帼英雄”誉赠,冯玉祥也率军在尉氏植千亩松林,昭其精神。与当时的“鉴湖女侠”秋瑾齐名,被誉为“南秋北刘”。还被称为豪门女杰 、革命英雄。 刘家大院(开封顺和区) 三、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境外的办报活动 p116 戊戌政变后康梁等被清王朝通缉而逃亡海外,但改良派并未中止报刊活动,其宣传阵地的重新开辟是从海外开始的。《清议报》(1898年12月―1901年12月21日)是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主编是梁启、麦孟华,梁担任编辑工作。

1898至1901年三年间,梁启超以任公、哀时客、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定远等笔名,为《清议报》撰写了350多篇论著以及大量诗词散文,是该刊的主要执笔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就发表在该报上。

《清议报》的宣传有一定民主成分。它引进西方的新闻自由口号,初步介绍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刊载了谭嗣同写的具有激烈反满和批判君权言论的长篇论文《仁学》,对革命党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邹容的著名小册子《革命军》就曾一大段抄录《清议报》所载《仁学》的内容。

在“开发民智”方面,《清议报》广泛宣传了爱国图存、冲破封建观念束缚、激励国人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

《新民丛报》 (1902年2月8日―) 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地点仍在日本横滨。为半月刊。该刊一出版就很重视发行量,最高发行数达14000份,除日本外,朝鲜、越南、澳洲、香港、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许多省市,均有它的销售处,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一份报刊。该刊的主编仍是梁启超、麦孟华等人协助编辑。梁为《新民丛报》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知识性文章和时评。 《新民丛报》的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 《新民丛报》宗旨的文章认为:中国要富强,首先必须教育国民,而不必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不必推翻封建王朝。然而,为了“新民”,“开民智”,《新民丛报》大量介绍西方学说,其内容有: 从政治、军事、经济、哲学、法律、历史、地理、宗教、实业到文学、自然科学; 介绍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当时在社会上起了较强的思想启蒙作用。 《新民丛报》与《清议报》的政治倾向是相同的,都是宣传保皇立宪,但是前期的《新民丛报》与后期的《新民丛报》又有所不同,这个界限是1903年。1903年前《新民丛报》谈“革命”的文章比较多,1903年12月,梁启超从美洲考察回到日本后,政治态度与言论大变。他在《新民丛报》上连续发表文章,公开宣称不再谈革命。从此,《新民丛报》没有宣传革命。 《清议报》揭露对清政府的卖国活动, 鼓吹平等、自由与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 它们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在于广泛地介绍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学说,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 这两份报刊的思想启蒙宣传,几

乎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国人。许多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和爱国人士。

除《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这一时期,改良派还在海外创办和控制了30多家报刊。其中主要有《天南新报》(新加坡)、《新中国报》(檀香山)、《文兴日报》(旧金山)、《日新报》(温哥华)等。 康梁流亡海外后,仍然采用办报、办学、办会“三位一体”的方式活动。 1899年7月20日。改良派在加拿大千岛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康有为任会长,梁启超、徐勤任副会长。以上报刊均为保皇会的机关报,是保皇会宣传保皇主张。鼓吹君主立宪的舆论工具。 康梁逃亡海外的最初几年,与清王朝矛盾十分尖锐。他们在海外办的报刊国内严厉查禁。这种情况到1903年前后,有了明显变化。由于革命浪潮高涨,康梁与清王朝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保皇派在海外的报刊也不再骂清廷。清廷对康梁的报刊已不再被视为禁品而行销国内。这样,保皇派在国内办报已成为可能,保皇派遂借机派人回国办报。 四、国内改良主义报刊的再生与发展 p132。 《时报》是国内改良主义关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该报是在康梁的领导下创办的。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