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edcf78804d2b160b4ec0e8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唐山模拟)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是( ) A.鲁国的官办学校 B.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 C.儒家讲学的场所

D.最早的官办学校

2.(2013·厦门模拟)“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4.(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古代著作(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春秋》 D.《论语》

5.(2012·濮阳模拟)《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 )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6.“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7.(2012·浙大附中模拟)《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

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2013·徐州模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 是( )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9.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 指( )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10.(2013·珠海模拟)“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1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2.(2013·汕头模拟)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2·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材料三 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4分)

14.“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1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各家学派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中讲到的“稷下学宫”,学术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

2.【解析】选A。材料大意是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主要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礼”的主张。

3.【解析】选B。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4.【解析】选A。“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是道家的观点,老子的《道德经》可以反映出来。《韩非子》反映了法家思想,《春秋》和《论语》都反映了儒家思想。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理解。关键信息是:“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由此可知,它讲求秩序,力求稳定。A不正确,因为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