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重力坝毕业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碾压混重力坝毕业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f1c8196edb6f1aff001fca

表1—2 水库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2 序号 3 4

名 称 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P=0.01%) 设计洪水位(P=1%)

兴利水位 汛限水位 死水位 水库容积 总库容 设计洪水位库容

名 称 防洪库容 兴利库容 其中共用库容 死库容 库容系数 调节特性

5

单 位 米 米 米 米 米 亿立米 亿立米 单 位 亿立米 亿立米 亿立米 亿立米 %

数 量 5.05 4.63 数 量 14.93 多年

备 注

考虑淤积20年 考虑淤积20年 考虑淤积20年 考虑淤积20年 考虑淤积20年

校核洪水位

备 注

表1—3 主要建筑物尺寸

序号 2 4 序号

名 称 导流泄洪洞 型式 隧洞内径

消能方式 最大泄量(P=0.01%)

最大流速 闸门型式 启闭机型式 检修门 进口底部高程 灌溉发电洞 型式 内径 灌溉支洞内径 最大流量 进口底部高程 枢纽电站 名 称 型式 厂房面积 装机容量 每台机组过水能力

单 位 米 立米/秒 米/秒 米 米 米 立米/秒

单 位 平方米 MW 立米/秒

数 量 明流隧洞 8×8 挑流 22000 ?×? 弧形门 300吨油 压启闭机 15×15.5斜拉

90.0 压力钢管 隧洞

6 3 45 131.6 数 量 引水式 39×16.2 3×10 12.0

备 注 工作闸前 为压力隧洞 城门洞型 压力隧洞8米

11扇 备 注

6

2 工程地质

2.1 地形

见1:2000坝址地形图

2.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位于高山区,构造剥蚀地形。青龙河侵蚀能力较强,沿河形成不对称河谷,由于构造运动影响,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岸边阶地、陡岸。

流域内地形北高南低,平均高程与500m,最高峰海拔1680m。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宽度400~100m不等,河道比降1/400~1/600。

库区两岸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200米左右,库区左岸非可溶性岩层分布广泛,其中主要由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砂质页岩组成。透水性较小,也没有发现沟通库内外的大断层。库区可溶性岩层分布于青龙河右岸,从隔水层分布、熔岩发育情况分析,水库蓄水后向邻近河流渗透的可能性很小。经过对库区断层的分析,水库向外流域及下游渗漏的可能性很小。库区外岩层抗风化作用较强,库岸基本上是稳定的。

青龙河为山区性河流,两岸居民及耕地分散,除库水位以下有一定淹没外,浸没问题不大,库区亦未发现重要矿产。

2.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基本裂度为六度,建筑物按七度设防。

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青龙河上游,两岸山体较厚。河床宽约300米,河床地面高程85m,河床砂卵石本区地震覆盖层平均厚度5—7米,渗透系数K=1×10-2厘米/秒。

水库坝址选在青龙河下游的山谷河段上,共选出2条坝线,经过比较,确定第一坝线,出露岩性为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与板状粉细砂岩互层,岩石坚硬、渗透性小。坝址区为剥蚀——中低山地形,河流经坝址处急转弯向北流向下游,由于受乔麦岭背斜控制,岩层倾向上游,呈单斜构造状。

坝线区河谷呈不对称“U”字形,较开阔。右岸下游形成半岛状,因河流侧向侵蚀,使右岸形成陡壁,已查明的小段层有6-7条;左岸山坡平缓,覆盖着31m厚的山麓堆积物,有断层一条。河床坝基岩石构造较为发育,开挖揭露出断层40余条,其中相对较大的有10多条。

7

3 枢纽布置

3.1 坝址及坝型的选择

3.1.1 坝址

根据地形和地质剖面图,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青龙河上游,两岸山体较厚。河床宽约300米,河床地面高程85m,河床砂卵石本区地震覆盖层平均厚度5—7米,渗透系数K=1×10-2厘米/秒。

水库坝址选在青龙河下游的山谷河段上,共选出2条坝线,经过比较,确定第一坝线,出露岩性为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与板状粉细砂岩互层,岩石坚硬、构造简单、渗透性小。坝址区为剥蚀——中低山地形,河流经坝址处急转弯向北流向下游,由于受乔麦岭背斜控制,岩层倾向上游,呈单斜构造状。

坝线区河谷呈不对称“U”字形,较开阔。右岸下游形成半岛状,因河流侧向侵蚀,使右岸形成陡壁,近于直立,已查明的小段层有6-7条,软弱夹层有13条;左岸山坡平缓,覆盖着31m厚的山麓堆积物,有断层一条。河床坝基岩石构造较为发育,开挖揭露出断层40余条,其中相对较大的有10多条。

坝址选择与地形地质条件、坝型枢纽布置及施工导流等因素有关,在满足枢纽布置和施工导流要求的前提下,坝轴线应尽可能短,以节省工程量。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线选在靠近左岸分布河床深槽(深54~56 m)处,靠近深槽的岩体边坡近于直立,河谷两岸不对称。此处河床宽40~42 m。两岸岩石坚硬完整,耐分化,是坝址区比较理想的混凝土重力坝坝线。

根据坝址的地质、地形条件,通过定性分析确定坝轴线位置。这里主要考虑的地质条件有:

1、坝基全部坐落在第四大岩层上; 2、左岸与第三大岩层保持一定的距离; 3、河床部位使上游坝踵避开F2断层;

4、右岸离开陡岸的局部不稳定岩体。 3.1.2 坝型

从地形条件看,本坝址不适合建拱坝,可修建混凝土重力坝(包括实体重力坝和宽缝重力坝),大头坝和面板堆石坝。通过各种坝型的定性比较,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综合分析后认为混凝土重力坝结构作用明确,设计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枢纽泄洪问题容易解决,不必另行布置河岸溢洪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