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1厦门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448f7402020740be1e9bd9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最具创新设计奖”;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作品《海滨危机》获得大赛最高奖。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已在学术权威刊物发表相关论文135篇(其中核心76篇),获得专利10项,体现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有: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学生苏铭以第一作者在JCR二区发表论文1篇(Optics Express),以共同第一作者在JCR一区发表论文1篇;经济学院2010级学生林炜在《管理世界》发表学术论文1篇;化学与化工学院2010级学生金艳婷、2011级学生倪开元和陈毅颖参与发表SCI、EI论文共计3篇,2011级学生吴雪娇参与科研申请国家专利1项。

(二)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2013年,全校集中组队831支,累计有7899人同学参加各类暑期社会实践,另有3830人参加分散社会实践,涉及2910个项目。获得“圆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组织奖、福建省社会实践先进单位。“青年中国行-厦门大学队”进入“青年中国行”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强。光明日报、中国周刊、新华网等300余家媒体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2013年,注册志愿者21071人,发起志愿服务890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万小时,实现“校园志愿服务

15

站”、“校园物品寄存”、“关爱空巢老教师”等项目常态化运行,明显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2013年全校举办各类文艺活动300余场,打造了“厦门大学学生合唱节”、“校园十大歌手赛”、高雅艺术进校园、“青春之夜”新年舞会、周末文化广场等品牌文艺活动。开展“南强颂”历史文化文艺晚会、话剧《陈嘉庚》、《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连续举办四届“中文有戏”,在校园和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看戏、赏戏、评戏”的热潮,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学校还组建了军乐团、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四支队伍,新组建学生交响乐团、行进打击乐队。举办足球联赛、篮球联赛、越野挑战赛等体育活动。2013年,学校共获得14项国家级文艺、体育竞赛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2012-2013学年,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率97.48%。2013年,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其心理健康指标(SCL-90测验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划界标准,本科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 (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5014人,毕业率95.57%,4786

16

人获得学位,学位授予率95.45%;907人获得双学位证书,1163人获得辅修证书。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共计4821篇,其中成绩为“B”以上的共计4394篇,占91.1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90.67%,优秀率16.20%;六级考试通过率67.47%,优秀率16.04%。本科学生国际交流、国际竞争力提升,毕业生中635人出国留学,出国留学的比例由2010年的6.96%提高到2013年的12.90%。2013年,累计919名学生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学金,9274名学生获得其它各级各类奖学金。 (五)就业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在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提高的前提下,厦大毕业生成为最受用人单位喜爱的群体之一。2013年,学生初次就业率为90.5%,年度就业率为93.3%。进入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的人数比例也不断上升,截至2013年9月1日,2013届本科生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5.6%。学生升学出国比率不断攀升,2011届本科生升学出国人数1737人,占当年毕业学生人数的36%;2012届本科生升学出国人数1758人,占当年毕业学生人数的34.8%;2013届本科升学出国人数达到1877,占当年毕业学生人数的37.44%。

17

六、特色发展

(一)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多样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打造个性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13级起,全校除医学、外语、艺术及仅设一个专业的学院外,16个学院按19个专业大类招生,涵盖69个专业,平均1.5年分流,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在整体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按照“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突出个性培养、均衡课程安排、规范课程管理”的总体原则,累计比较了国内外近500份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新教学计划总学分从原来的164下降到160;必修课比例从原来的81%下降为73%,选修课从原来的19%上升到27%;课内实践学分比例从原来的15%提升到22%。经过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灵活,适应学生多样化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打造学业科创竞赛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学习目标,打造“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和“学业竞赛平台”两个平台,建立“以研促学、以赛促学、研究〃比赛〃学习”三结合模式,推进科创竞赛全员化、科创训练多样化、科创项目课程化、科创场所基地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