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能力检测试题1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1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能力检测试题1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5d7b73d0d233d4b04e69c0

第一篇 专题知能突破

专题八 机械振动 机械波 光及光的本性

1.(1)关于对光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光斜射到玻璃、水面、木质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 B.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

C.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D.光导纤维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规律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完整波形如图8-16所示.当t=0.7 s时,A点第4次位于波峰位置,B点首次位于波谷位置,则再经过________ s,A、B又再次回到平衡位置,此时A、B相距________ m.

图8-16

解析:(1)自然光斜射到玻璃、水面、木质桌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A项正确;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因为光的干涉而产生的,B项错;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C项正确;光导纤维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规律,D项正确.

(2)当t=0.7 s时,A点第4次位于波峰位置,即3个半周期,由此可知,波的周期T=0.2 s,再经T/4,即0.05 s,A、B又再次回到平衡位置.由波动图象可知,波长为20 m,当B点首次到达波谷时,可认为A点的振动通过3个半周期恰好传到B点,故A、B相距的距离为3个半波长,即70 m. 答案:(1)ACD (2)0.05 70

2.(1)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0.5 m/s,在某时刻波形如图8-17中实线

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图中P点处的质元通过的路程可能是( )

图8-17

A.0.4 m B.0.5 m C.0.6 m D.0.7 m

(2)某学生利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其具体操作如下: A.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夹子,把单摆的摆线夹在夹子上 B.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出摆长l

C.将摆球向一侧偏离30°后由静止释放摆球 D.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E.记下摆球完成n次(大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t 4π2n2lF.把所得数据代入公式2 t

该学生的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P点处的质元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由于它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即4A,A=0.2 m),所以图中P点处的质元通过的路程可能是s=4nA+3A=0.6+0.8n(n=0,1,2,3,?),所以答案为C. (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要求单摆做简谐运动,摆角不超过5°,所以C操作错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测量周期时应该在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所以D操作是不妥的,所以答案为C、D. 答案:(1)C (2)CD

3. (1)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8-18所示,质点P

此刻沿-y方向运动,经过0.1 s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波速

图8-18

为5 m/s,那么

①该波沿________(选填“+x”或“-x”)方向传播; ②图中Q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物体时,看到的物体的像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 B.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播信息 C.玻璃杯裂缝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比周围明显偏亮,是由于光的全反射 D.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 解析:(1)①由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间关系可知,该列波沿-x方向传播. λ62π5π

②由波动图象可知,该波的振幅A=5 cm,周期T=v= s,则ω==,而图中Q

5T3点此时对应正最大位移处,故图中Q点(坐标为x=7.5 m的点)的振动方程y=5cos

t. 3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潜水员从水中逆着折射光线看岸上物体,像的位置应该比实际位置高,A错;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B对;光从玻璃进入裂缝中的空气时发生全反射,C对;海市蜃楼是海面上空气折射率上小下大,光从海面某处由下斜向上传播时发生光的全反射形成的,D错. 答案:(1)①-x ②y=5cos

t (2)BC 3

4. (1)如图8-19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方向传播.已知在t=0

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质点B,在它左边的质点A位于负的最大 位移处;在t=0.6 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则 这列波的波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这段时间内质点D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 m. (2)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恒定的电场能够产生电磁波 B.电磁波既有纵波,又有横波

图8-19

C.电磁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其波长变长了

D.雷达用的是微波,是由于微波传播的直线性好,有利于测定物体的位置

λ

解析:(1)由题意可知:波长λ=2 m,1.5T=0.6 s,则T=0.4 s,可得v==5 m/s.波由B

Tx2

点刚传到D点的时间t1=v= s=0.4 s,则在0.2 s即半个周期内,质点D运动了2A=

50.1 m.

(2)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磁场)才能产生电磁波,恒定的电场不能产生电磁波,A错;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与E、B两个振动矢量的方向均垂直,是横波,B错;电磁波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速度变小,波长变短了,C错;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征工作的,故所用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要好,而微波就具有这样的特点,D正确. 答案:(1)5 0.1 (2)D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加速度最大时,回复力最大,速度也最大

B.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C.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都是相同的

D.把耳朵靠近保温瓶的瓶口,听到“嗡嗡”的声音,属于声波的干涉现象 (2)如图8-20所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为0.6 m/s,P点的横坐标为96 cm,从图中状态开始计时,经过________ s,P 质点开始振动,振动时方向是________;经过________ s,P质点第一次 到达波峰.

解析:(1)振子加速度最大时,处在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子的速度为零,

图8-20

由F=-kx知道,此时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所以选项A错;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可知,单摆摆长不变,则周期不变,频率不变;振幅A是反映单摆运动过程中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