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60ff1a10a6f524ccbf8588

运输部门为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在车站、码头、港口和机场建立的物品仓储; 还包括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仓储等。

此外,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或为了防止地震、水灾、火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进行的物资储备也属于仓储。

1.2.1仓储的含义

? 微观层次:即企业所进行的仓储活动。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一般

都要经过商品的仓储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在时间、空间上以及品种和数量等方面的不同步引起的,也正是不同步仓储活动发挥了重要意义。

? 宏观层次:专业从事仓储互动的产业,即仓储业,指从事仓储活动的经营企业的总成。

1.3仓储系统的概述

仓储系统指的是产品分拣或储存接收中使用的设备和运作策略的组合。

1.3.1仓储系统的构成

仓储系统的构成包括:存储空间、货物、仓储设施设备、人员、作业及管理系统等要素。

1.3.2仓储系统的分类

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仓储系统可分为三类:手工仓储系统(分拣员到产品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统(产品到分拣员系统)和自动仓储系统(使用分拣机器人)。

在手工订单拣选中存在两个基本策略:单一订单拣选和批量拣选。批量拣选中,订单既可以在分拣中进行分类,也可以集中一起再事后分类。旋转式仓储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自动化仓储系统,人站在固定的位置,产品围绕着分拣人员转动。自动仓储系统是由分拣机器人代替人的劳动,实现仓储作业的全面自动化。

1.3.3仓储系统的作用

仓储系统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流通中的产品进行检验、保管、加工、集散和转换运输方式。 2) 解决供需之间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矛盾。

3) 提供场所价值和时间效益,使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得到保护,加速产品流转。 4) 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5) 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 2 -

1.4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统计和新闻的报道得知,近两年是仓储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段。我国仓储业增加值大幅提高,同时仓储用地、自有仓库面积、外租仓库面积、仓储设施、投资额、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与主营业务收入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成果发展喜人。

虽然我国仓储业发展迅速,但是仓储业基础较差,特别是仓储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缓慢。 现代大型企业的经营都是建立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的,我国仓储企业在这方面则落后很多。中国仓储协会沈绍基会长近日在“供应链改变中国”——博科资讯“赢在物流”计划启动仪式暨物流管理软件全线产品发布会上指出,“我国仓储业三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系统,三分之一企业使用客户的信息系统,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自主研发了系统,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仓储企业从仓库管理者、商品保管者向配送中心运营者的角色转换,更使仓储企业丢了很多大单子,影响企业的收益。”

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指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探讨,中国仓储协会于2008年正式提出了现代仓储的概念。仓储在物流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位就是四个中心: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库存控制中心,调度中心,增值服务中心,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主要应用中心,而所有的角色的定位都是以信息系统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信息化也就没有现代仓储。”

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也有同样的观点,他指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传统仓储向现代化仓储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同现代管理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是关键。

所以,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和建设是必然的,那么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变得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了!

1.4.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

这里所称的“仓储”包括生产和供应领域中各种类型的储存仓库和配送中心,当然包括普

通仓库, 物流仓库以及货代仓库。

其基本有以下模块:收货处理、上架管理、拣货作业、月台管理、补货管理、库内作业、越库操作、循环盘点、RF操作、加工管理、矩阵式收费。

- 3 -

仓储 收货处理 上架管理 拣货作业 月台管理 补货管理 库内作业 越库操作 循环盘点 RF操作 加工管理 矩阵式收费

(1-4仓储的基本模块)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对仓储物流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仓储物流管理理念,以仓储运作流程为核心、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的仓储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人机交互系统,具有仓储物流信息收集、存储、加工、转换及辅助决策的功能。

1.4.2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WMS)是一个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algorithms),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美地管理,使其最大化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性的要求。

- 4 -

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述

2.1第三方物流产生的背景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兴起实属不易,我国物流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自那时起,无论是物流学术界还是物流实业界,政府还是企业,都为物流带来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精力,都奋力的想要创造物流业的辉煌。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第三方物流都没有出现。到了90年代中期,正当人们对物流业悲观失望之际,第三方物流却悄悄地从东南沿海城市诞生出来,而且逐渐发展壮大蔓延到全国,直到形成现在的这股“第三方物流”热。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知道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因素。可以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诞生实属水到渠成,有它的必然性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背景:

2.1.1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就走上了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道路。从全国看,发展最快的是我国东南沿海一些省市,他们利用国家给经济特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率先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大幅度增长,其中出现了一批大型实力企业,像海尔、宝洁、IBM等。经济的大幅增长,使物流的需求量猛增,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希望。到了这个阶段,物流业的发展成了生产发展的瓶颈,如果再不发展物流业,则必然制约生产的发展。所以,这时要继续发展生产,就必须要发展物流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物流业成长的必然规律。

反过来,如果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物流业发展, 也就不可能出现第三方物流。90年代初我们在内地推行配试点时,就出现由于物流量小,一辆车子送一圈货,连汽油费都收不回来的情况,有的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谁还有能力去搞配送?因此搞配送、搞第三方物流,其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要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量,而要有规模物流量,就意味着企业要有一定的市场。市场覆盖面越大,规模物流量就越大,配送和第三方物流等物流技术就越有用武之地,带来的效益也就越显著。而要做到市场覆盖面大,规模物流量大,就需要社会需求量大,只有这样,既有较大的供应,又有较大的需求,才有较大的市场,才可能发展配送和第三方物流,没有这些条件,即使勉强把配送、第三方物流搞起来,最后还是要垮的。

2.1.2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