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新旧版规范对比第6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混凝土新旧版规范对比第6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8597c40c22590102029d89

2)当?大于?b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s、?p按本规范第6.2.8条的规定 进行计算。

2 当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普通钢筋时,受压区高度应满足本规范公式(6.2.10-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6.2.14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时,应将本规范公式(6.2.14)中的M以Nes?代替,此处,es?为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初始偏心距应按公式(6.2.17-4)确定。

3 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N大于fcbh时,尚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

h??)?fy?As(h0??as)?(?p0?fyp?)Ap(h0??ap) (6.2.17-5) Ne??fcbh(h02he???a??(e0?ea) (6.2.17-6)

2式中: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合力点的离;

?——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远边的距离。 h04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As??As)的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也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Ne??(1?0.5?)?1fcbh02As?? (6.2.17-7)

??fy(h0?as)此处,相对受压区高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N??b?1fcbh0??b (6.2.17-8) 2Ne?0.43?1fcbh0??1fcbh0(?1??b)(h0?as?)

条文说明: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1 对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偏心距很小时,为了防止As产生受压破坏,尚应按公式(6.2.17-5)进行验算,此处引入了初始偏心距ei?eo?ea,这是考虑了不利方向的附加偏心距。计算表明,只有当N>fcbh0时,钢筋As的配筋率才有可能大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2 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近似计算方法

当应用偏心受压构件的基本公式(6.2.17-1)、(6.2.17-2)及公式(6.2.8-1)求解对

47

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时,将出现?的三次方程。第6.2.17条第4款的简

????1?????0.43b化公式是取??1???b,使求解?的方程降为一次方程,便于

?b??1?2??b??1直接求得小偏压构件所需的配筋面积。

同理,上述简化方法也可扩展用于T形和I形截面的构件。

3 本次对偏心受压构件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订,即除排架结构柱以外,不再采用??l0法。新修订的方法主要希望通过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时一并考虑由结构侧移引起的二阶效应。为了进行截面设计时内力取值的一致性,当需要利用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由结构侧移引起的二阶效应和需要考虑杆件自身挠曲引起的二阶效应时,也应先按照附录B的简化计算方法和按照第6.2.3条和6.2.4条的规定进行考虑二阶效应的内力计算。即在进行截面设计时,其内力已经考虑了二阶效应。

6.2.18 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翼缘计算宽度bf?应按本规范第6.2.12确定,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受压区高度x不大于hf?时,应按宽度为受压翼缘计算宽度bf?的矩形截面计算。

2 当受压区高度x大于hf?时(图6.2.18),应符合下列规定:

??fpy??Ap???pAp (6.2.18-1) N??1fc??bx??bf??b?hf????fy?As???sAs???p0

??hf???x???????fp?0?A??p?? Ne??1fc?bx?h0???(b??b)hh?(s?a0)??hy?apfs?f0???f?A?yh2?2?????(6.2.18-2)

公式中的钢筋应力?s、?p以及是否考虑纵向受压普通钢筋的作用,均应按

0p本规范第6.2.17的有关规定确定。

48

图6.2.18 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1 - 截面重心轴

3 当x大于(h?hf)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应计入受压较小边翼缘受压部分的作用,此时,受压较小边翼缘计算宽度bf应按本规范第6.2.12条确定。

4 对采用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N大于fcA时,尚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

??h??hf??hf?????????Ne??fc?bh?h0?b?bhh??b?bh?a????ff?0ff?????2?2???2?? ????as????p0?fpy??Ap?h0??ap??fy?As?h0(6.2.18-3)

e??y??a??(e0?ea) (6.2.18-4)

式中:y?——截面重心至离轴向压力较近一侧受压边的距离,当截面对称时,取

h/2。

注:对仅在离轴向压力较近一侧有翼缘的T形截面,可取bf为b;对仅在离轴向压力 较远一侧有翼缘的倒T形截面,可取bf?为b。

条文说明:给出了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对T形、

倒T形截面则可按条文注的规定进行计算;同时,对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给出了验算公式及其适用的近似条件。

6.2.19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矩形、T形或I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图6.2.19),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规定:

N??1fc???bh0??bf??b?hf????fy?As???sAs?Nsw (6.2.19-1)

?h????Ne??1fc???1?0.5??bh02??bf??b?hf??h0?f???fy?As?(h0?as?)?Msw (6.2.19-2)

2????????1?Nsw??1??fywAsw (6.2.19-3)

0.5???1?2?????1??Msw??0.5????fywAswhsw (6.2.19-4)

????1????式中: Asw——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的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fyw——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的纵向钢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2.3-1采

49

用;

Nsw——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的纵向钢筋所承担的轴向压力,当?大于?1时,

取为?1进行计算;

Msw——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的纵向钢筋的内力对As重心的力矩,当

?大于?1时,取为?1进行计算;

?—— 均匀配置纵向钢筋区段的高度hsw与截面有效高度h0的比值

(hsw/h0),宜取hsw为(h0?as?)。

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钢筋As中的应力?s以及在计算中是否考虑受压钢筋和

受压较小边翼缘受压部分的作用,应按本规范第6.2.17条和第6.2.18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注:本条适用于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数量每侧不少于4根的情况。

图6.2.19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筋的I形截面

条文说明: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钢筋(沿截面腹部配置等直径、等间距的纵向

受力钢筋)的矩形、T形或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其正截面承载力可根据第6.2.1条中一般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列出平衡方程进行计算。但由于计算公式较繁,不便于设计应用,故作了必要简化,给出了公式(6.2.19-1) 至公式(6.2.19-4)。

根据第6.2.1条的基本假定,均匀配筋的钢筋应变到达屈服的纤维距中和轴的距离为??h0?1,此处,??fyw(Es?cu)。分析表明,常用的钢筋?值变化幅度不大,而且对均匀配筋的内力影响很小。因此,将按平截面假定写出的均匀配筋内力Nsw、Msw的表达式分别用直线及二次曲线近似拟合,即给出公式(6.2.19-3)、公式(6.2.19-4)这两个简化公式。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