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沟东侧道路10.9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黄家沟东侧道路10.9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8682f90242a8956bece4a9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3)车道数修正系数

表3-7 车道数修正系数θ

车道数 θ 1 1 2 1.87 3 2.60 4 3.2 (4)道路分类修正系数 表3-8 道路分类修正系数α

道路分类 α 快速路 0.75 主干路 0.8 次干路 0.85 支路 0.90 (5)自行车修正系数γ 表3-9 自行车修正系数γ

道路断面情况 自行车修正系数γ 机非分隔 1 两块板(非机动车影响不大) 0.8 机非混行 0.7 (6)交叉口影响系数c

?C0C???C0(0.0013S?0.73)S?200m??

S?200m?式中,S:交叉口间距

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起点交叉口控制方式定,

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

如果由上式计算的C大于1,则取C=1。 由上式得到道路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表3-10 单向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

道路名称 黄家沟东侧道路 性 质 次干路 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m 862 3.3.2车道数初步拟定 1、机动车道初步拟定 本研究所取参数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n?Nh/NpNh?Nda??

18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式中:n:单向规划车道数(pcu/h)

Nh: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 Nda:预测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

?:方向不均匀系数,采用值0.6

Np:单向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

按照上式计算,研究道路单侧车道数初步拟定见下表:

表3-11 研究道路单向车道数计算表

序号 1 名 称 黄家沟东侧道路 研究年度 2015 年 0.47 2025年 0.55 2030年 -- 经计算,初步拟定黄家沟东侧道路为双向2车道。 2、人行道初步拟定 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人行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如下表3-12所示。

3-12 人行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表

人行天桥、人类别 人行道 (P(h.m)) 人行横道 P/(tgh .m) 行地 道(P/(h.m)) 车站、码头的人行天桥、 人行地道(P/(h.m)) 可能通 行能力 2400 2700 2400 1850 注:tgh 为绿灯小时(h) 折减系数: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公园、剧场及市中心行人集中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采用0.75;大商场、商店、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等采用0.8;区域性地带采用0.85;支路、住宅区采用0.9,各类型人行设施折减后的设计通行能力如表3-13所示。

19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3-13 折减后的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类别 0.75 人行道(P(h.m)) 人行横道P/(tgh .m)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P/(h.m)) 车站、码头的人行天桥、人行地道(P/(h.m)) 1800 2000 1800 0.80 折减系数 0.85 2000 2300 2000 0.90 2100 2400 — 1900 2100 1900 1400 — — — 按照上式计算,研究道路人行道数初步拟定如下表3-14所示: 3-14 研究道路人行道数计算表(m)

道路名称 黄家沟东侧道路 研究年度 2015 年 1.53 2025年 2.11 2030年 2.75 经计算,初步拟定黄家沟东侧道路人行道为双向各4m宽。 3.4 建设标准适应性分析

建设标准的适应性分析主要指拥挤度、行车速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服务水平的要求。城市干道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平均行程速度量度。其判定标准见下表3-15。

表3-15 服务水平参照表

V/C 服务水平 ≤0.40 A 0.4~0.60 B 0.6~0.75 C 0.75~.90 D 0.9~1.00 E ≥1.00 F 根据路段预测交通量和设计通行能力,可以求得饱和度(v/c),从而判别其服务水平,对黄家沟东侧道路适应性分析后见下表3-16。

表3-16 建设标准适应性评价分析

2015 年 序号 名 称 饱和度 服务水平 A 20

2025年 饱和度 服务水平 B 2030年 饱和度 服务水平 B 1

黄家沟东侧道路 0.39 0.46 0.50 广元市旺苍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黄家沟东侧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析表明,黄家沟东侧道路采用城市次干道Ⅱ级标准,双向2车道,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在评价期末年2030年均能提供B级服务水平,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因此本次研究从工程经济性考虑并结合城市道路发展的前瞻性,推荐采用的技术标准是恰当的。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