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采薇》《赤壁赋》导学案和达标测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氓》《采薇》《赤壁赋》导学案和达标测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c4f6402af90242a995e532

《氓》导学案

科目:语文

课题:氓

高一年级 主备人:徐华 时间:2014 年 11 月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预习

1、字词

匪: 愆: 将: 载: 于: 说: 徂: 汤: 裳: 靡: 隰: 角:

2、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 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才更名为“诗经”。 ②《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③《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4、阅读课文,完成本文结构图: 情 节 表现手法 事件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 第二章: 赋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第四章: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第六章: 二、课堂研究 1、品味“约期相别”这一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想像两人的婚姻生活。

2、三、四两节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有何作用?

3、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4、设想她回家之后的命运如何?

三、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11、诗歌第一句写秋风这一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12、简要分析本诗中的人物形象。

《氓》参考答案 一、预习

1、字词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2、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文学常识

①305 “诗三百”

② “风”“雅”“颂” “风骚”。 ③赋、比、兴。 “六义”。

4、阅读课文,完成本文结构图: 情 节 表现手法 事件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比兴 婚变 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 比兴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赋 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赋、比 决绝 二、课堂研究 1、氓:急躁、任性

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

“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婚姻生活。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

几句运用了比兴。

桑未落,新鲜润泽,既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又比喻恋爱的甜美。 桑之落,枯黄脱落,既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又比喻爱情的失败。 在说不幸身世之前,先说其它的事物,但所说的事物与后面要表达的意思又

具有相似性,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桑叶落和女主人公的色衰年老具有相似性;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此引起所说内容。

3、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三、延伸练习

10、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

么,故“又开封”。游于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11、

以秋风“起兴”写羁愁乡思。使读者联想出一幅“秋风凄紧,北雁南飞,落木纷纷,花草凋零,万象肃杀”的萧瑟秋景图,有力地烘托出了异乡游子孤独凄恻的情怀。 12、

漂泊异乡对家人无限思念的游子形象。“洛阳城里”“秋风“起,烘托思念;作“意万重”的“家书”表达思念;“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强化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