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采薇》《赤壁赋》导学案和达标测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氓》《采薇》《赤壁赋》导学案和达标测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c4f6402af90242a995e532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其反义词是 。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

8.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注释】①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②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③游:通“流”,直流的水道。④晞(xī):晒干。⑤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⑥跻(jī):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⑦坻(chí):水中高地。⑧未已:未干。已,止。⑨涘(sì):水边。⑩右:迂回弯曲。⑾沚(zhǐ):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 (3)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

第1章: 。 第2章: 。

《采 薇》达标检测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战争场面。

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8.(1)D

(2)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略。

科目:语文

课题:赤壁赋

高一年级 主备人:徐华 时间:2014 年 11 月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2、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法指导: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读写结合。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

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学习过程: 一、 熟读苏文,把握文意 朗读课文,注音、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 ) 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注音: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注音: )之章。(修辞格为: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为: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⑥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句式为: )。⑦浩浩乎如凭(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⑧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 )歌之。 ②歌曰:“桂棹(注音: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注音: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③客有吹洞箫者(句式: ),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④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① 苏子愀然( ),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 )②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 )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注音: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 )?③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 )东( )也,舳舻(注音: )千里,旌旗蔽空,酾(注音: )酒临江,横槊(注音: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翻译: ⑤驾一叶之扁(注音: )舟,举匏樽(注音: )以相属。寄蜉蝣(注音: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①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②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翻译: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 )⑤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①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②相与枕藉(注音: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二、 研读苏文,走近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