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3 单元优化总结教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3 单元优化总结教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c72730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6

单元优化总结

意义类非选择题

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

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它常以“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意义”“重要性”“作用”“积极影响”或“用……说明……的意义”等形式作为设问方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整合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比较大。

1

[高考浙江卷,T41(2)]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角度

2

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2.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从科技本身、农民、农业、农村等角度来分析。

3.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4.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5.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如回答我国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就需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等角度去谈,体现由小到大的原则。

1.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青春飞扬”文艺演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图片展示,“爱我中华”诗朗诵比赛,一些企业还推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专刊”等。这些活动的举办既对开拓职工视野、提高职工爱党爱国思想觉悟具有积极作用,也充分展现了企业文化生活的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企业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知识。首先,要明确这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其次,要分析材料及设问,找到要求分析的具体的“文化”——企业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最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企业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对员工影响的表现、特点和作用,从而阐明其意义。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企业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企业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员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艺术活动,有利于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增强员工的精神力量,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2.(2020·山西十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在部分省市投

3

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可先回顾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答案:(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劳动光荣”入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单元过关检测(九)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9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是基于( )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举办庆祝活动主要是基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