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word版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word版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1b65c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2.文章思想内容

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典型形象,真实的反应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争取祖国解放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字词

诧chà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严厉的处罚。 踱duó: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钥yào匙shi

思量:动词,考虑。 哽gěng住 4.重点句子

(1)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文中哪些内容暗示这一背景?

背景: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布告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2)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

(3)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上学路上

(发展)上课(课前、课中) (高潮与结局)宣布下课

(4)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 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

(5)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基础原因:小弗朗士本质上并不坏,尽管贪玩,不爱学习,但还能管住自己; 本能的反应: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

根本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韩麦尔先生充满爱国激情的言行的感染,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

9

震撼,激发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6)“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

(7)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联想表现了小弗朗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8)小弗朗士这一形象在文中除了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 充当线索人物 贯穿故事情节

把不同的场面、众多的人物串联在一起 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

第7课《土地的誓言》 1.文学常识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20世纪30年代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 2.文章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3.重点字词

蕻hóng(端木蕻良)

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gèn古:远古。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蒿hāo 篙gāo) 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 4.重点问题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

答:(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做“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3)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4)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明写故乡呼唤“我”,实则是“我”思念故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10

第8课《木兰诗》 2.文学常识

乐府 :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重点字词 当:对着。 户:门。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市:集市。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但:只。 戎机:战事。 度:越过。

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策勋:记功。 强:有余。 欲:想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穿。

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安:怎么。 3.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11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4.重要问题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