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word版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word版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1b65c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

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第三单元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1.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响——粗野、庸俗、愚昧。本文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重点词语

骇(hài)掳(lǔ) 孤孀(shuānɡ) 惶急(huánɡ) 诘问(jié) .....疮疤(chuānɡ bā) 渴慕(mù) 粗拙(zhuō) 霹雳(pī lì) ......陆玑(jī)惧惮(dàn) 憎恶(zēnɡ)懿(yì) 辟头(pī) 悚(sǒnɡ) ......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13

惶急: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霹雳: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文中指“我” 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4.重点句子

(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一句中“郑重”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郑重”在这儿是神态描写。说明阿长的态度极其认真严肃,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经》,为什么还要模仿当时阿长的语气写成“三哼经”呢?

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14

第10课《老王》 1.文学常识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小说有《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作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本文选自《杨绛散文》, 2.文章写作思路及主题

作者通过写车夫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苦境中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5.重点词语

愧怍(kuì zuò) 镶(xiāng)嵌(qiàn) 滞(zhì)笨 荒(huāng)僻(pì) 翳(yì) 骷(kū)髅(lóu)

塌败:塌陷破败。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滞笨:呆滞笨拙。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愧怍:惭愧。 4.重点句子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一句中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

两个“也许”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宽厚的性格。

(2).第⑤段中“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一句表明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一句是对前面的“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的补充说明,表明老王从来没有想过要占“我们”的便宜或是欺负“我们”,可见老王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大概”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大概”表示一种猜测,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而做出的一种猜测。

15

(3).“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一句中的“货”有什么深刻内涵?

“货”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表明老先生愿意帮助老王,另一方面表明老王生活越来越困难。作者这样写在幽默诙谐的调侃中含有悲哀。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愧怍”包含了“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是由作者的道德观所生发出来的高尚情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11课《台阶》 1.文学常识

李森祥,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2.文体知识

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3.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况状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第12课《卖油翁》 1.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六一诗话》等。本文选自《归田录》,题目是编者加的。宋英宗诒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蜚语中伤,自请外任,《归田录》便是作者在出知亳州时所作。

2.重点字音字义

矜(jīn) 圃(pǔ ) 睨(nì) 矢(shǐ ) 颔( hàn) 忿(fèn )酌(zhuó ) 沥( lì ) 遣(qiǎn ) 3.重点词义

善:(擅长,善于。以此:因此。) 自矜:(自夸。矜,夸耀。) 尝:(曾经。释:放下。立:站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