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竞赛选择填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预防接种知识竞赛选择填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67342a2cc58bd63186bdf8

A 2℃~8℃ B 10℃~20℃ C 35℃~37℃ D 56℃~90℃

20、对百日咳鲍特菌初筛时一般使用何种培养基?(C)

A 丙二酸钠培养基 B 亚碲酸钾培养基 C B-G培养基 D LB培养基

第三章 免疫规划管理

第一节 免疫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

一、填空题(共45题)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接受委托配送疫苗的企业应当遵守,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

2、国家对儿童实行。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预防接种证制度)

3、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现居住地) 4、应当将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5、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疫苗在储存、运输、供应、销售、分发和使用等环节中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主管部门通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自起实施。(2006年3月8日)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分类码放。(品种、批号)

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储存的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9、 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2)

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档案,并对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记录。(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

1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预防为主)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和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

1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

1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制度)

15、国家建立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传染病监测)

1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的原则。(属地管理)

17、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1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预检、分诊)

19、以县为单位,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普及率应达到。(100%)

20、以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为单位,所有在托(校)儿童(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建证率、建卡率均应达到。(100%)

21、通过入托、入学时查验儿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儿童(学生)家长依法自觉接受预防接种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氛围。(预防接种证)

29

22、以县为单位,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入托、入学儿童补种后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应。(≥95%)

23、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当将查验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预防接种完成证明)

24、《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中要求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按照的相关规定和新的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5、托幼机构通过查验《预防接种证》末页“查验接种证记录”处印章,了解儿童接种完成情况。(完成全程接种)

26、中小学校在办理新生入校手续时,查看其原件,并纳入学生健康档案保存管理。(接种完成证明)

27、为了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国务院批准,从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范围。(2007)

28、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5)

29、预防接种证查验过程中负责开展接种证初步查验与首次补种。(预防接种单位)

30、预防接种单位在初步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时应告知其监护人需要补种的、、,尽可能在儿童入托、入学前完成补种。(疫苗种类、剂次、补种时间)

31、儿童入托、入学时,、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后未向疾控机构或接种单位报告的,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67条规定由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托幼机构、学校)

3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由组织,参加,并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纳入综合考核结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总目标是继续保持无状态,消除,控制,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脊灰、麻疹、乙肝)

34、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和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5、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及时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或者不履行职责的,可以或。(责令纠正或直接予以处理)

36、在疾控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见中,要求通过设立、等方式,确保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临时接种点、巡回接种)

37、乙类传染病中要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8、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重大传染病疫情) 39、 目前已消灭的传染病是。(天花)

40、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和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

4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和

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42、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过失)

43、医疗机构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6小时)

44、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小时)

45、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表示。(红、橙、黄、蓝色)

二、 单选题(共51题)

1、第二类疫苗由组织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A)

A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C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30

2、对于需要销毁的疫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如实记录销毁情况,销毁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年。(D) A2 B3 C4 D5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的日期是(B)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2002年12月1日 4、公民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承担费用。(A) A政府B受种者个人 C社会 D中央财政

5、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由部门制定?(A)

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 B国家疾控中心会同财政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C地方政府

D地方政府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6、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B) A传染病防治制度 B预防接种制度 C疫情报告制度 D疫情信息发布制度

7、疫苗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由负责?(B) A卫生行政部门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各级疾控机构D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8、预防接种单位由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C)

A省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B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疾控机构

9、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疫苗及其有关材料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的措施,并在日内作出处理决定。(B) A5 B7 C9 D15

10、以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为由,寻衅滋事,扰乱接种单位正常医疗秩序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的,依法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A)

A治安管理处罚;刑事责任 B行政处罚;刑事责任 C行政处罚;民事责任 D治安管理处罚;民事责任 11、下面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

A鼠疫 B艾滋病 C登革热 D疟疾

12、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决定并予以公布。(A)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3、 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的是(B)

A艾滋病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狂犬病 D麻疹

14、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批准。(C)

A国务院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15、相关工作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原则。(B)

A报告地管理B属地管理 C首诊管理 D工作地管理

1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报告。(A)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B人民政府 C卫生行政部门D公安部门

17、患甲类传染病和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D)

A艾滋病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乙肝D炭疽

31

18、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C)

A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19、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报经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20、发生重大疫情时当地人民政府不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的措施。(D)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 C停工、停业、停课 D限制人群的活动范围

21、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A)

A专用车辆 B普通120救护车 C私家车 D出租车 2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A类

23、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什么工作?(C)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D不受限制

24、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C)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D不需要处理

25、我国现行最新的法定传染病分为(D)

A3类36种 B3类37种 C3类38种 D3类39种

26、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人员,由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的隔离治疗措施。(A)

A公安机关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疾控机构

27、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承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C)

A本单位 B责任地段

C本单位和责任地段 D责任地段及相邻区域

28、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们备案。(A)

A本级人民政府B本级卫生主管部门 C本级疾控机构D本级卫生监督部门

29、如果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接种前未告知、询问受种者有关情况,并且拒不改正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有权对负有责任的医疗卫生人员责令暂停的执业活动。(B)

A 3个月以下B 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D1年以上2年以下

30、卫生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规定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没收违法持有的疫苗,并处违法持有的疫苗货值金额的罚款。(D)

A5倍以上 B2倍以下

C10倍以上D2倍以上5倍以下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