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8937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2

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 第三章 动画场景设计概念

间不尽相同,为了实现某种美学目的,它可以被打断或是再重复,可以被缩短或拉长甚至被休止,也可以说是创作时间艺术。因此叙事功能也包含了对“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演绎技术处理问题。“现实时间”与“动作时间”不存在同步的对应关系。动画时间主要包含“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也就是把被描写世界的时间与描述这个世界的话语时间区别开来,它突破了“讲述时间”的单一性和唯一性个,它可以主观打乱故事时间,创作表现非现实时间,运用顺、逆、倒、插等多种表现手法对时间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建立艺术视觉感官,改变了历史线性的单一格局,开创了共时性与立体性的新方法。

(2)叙事的时间的形态

①连贯的叙事时间。所谓叙事时间是指时间的唯一性为基本单位,故事中的时间与现实或历史的时间相一致,由前向后、自古至今单向发展。传统动画所演绎的故事都是有头有尾,并且也是由头至尾的一次道来。故事从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都是与现实时间相一致,这样的动画片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以观众容易接受为基础,是一种通过

用动画片在时间跨度上的处理方式。

②错乱的叙事时间。错乱的叙事时间主要指在正常的物理时间或是历史时间的排序基础上运用倒叙、插叙或非历史时间顺序等方式进行的故事编排演绎,视觉表现方式不按物理时间或现实时间的次序,更加注重动画故事演绎和发展的时间排序。

③夸张的叙事时间。时间表现的延长和缩短都是动画时间表现手法在运用上的夸张和写意。动画表演时间与物理时间不是绝对等长的,它是一种感觉的时间表象。在动画角色演绎某一种特殊气氛、情绪、动作等非常规动作时,可以用特殊镜头、特殊场景,如慢镜头的方式把时间放慢,演绎故事表象。

④虚幻的叙事时间。虚幻的叙事时间是一种非现实的时间表现手法,通常在神话、传说、梦幻、魔幻、科幻的动画片中运用较多,在虚幻的叙事中充分自由的再造现实与虚幻的时间,将时空交织在一起可以产生扑朔迷离的魔幻效果,我们用正常的“物理时间”和“现实时间”与虚化的叙事时间相结合便可以产生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效果

⑤淡化的叙事时间。有的动画片会淡化时间背景倾向,时间在动画中模糊、 隐约,我们始终搞不清楚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与地点,这类动画具有超越时间的意义。

⑥空间型的叙事。动画场景作为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在动画中有无穷的表现潜力,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转换,是动画场景叙事的重要功能和基本特征。

6.场景具有场面的调度功能

8

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 第三章 动画场景设计概念

所谓场面的调度,主要是指场景和角色应该存在的位置,最早出自法文,其意为“摆在时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开始用于舞台剧,但由于动画影片在艺术处理上的某些共性,因此场面调度一次也被广泛用于动画片中,而且场面调度也成为一部动画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场面的调度包括角度调度、场面画面、动画场景的景别、构图、视觉和运动等。角色调度是角色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变动以及角色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角色关系及情绪的变化,来获得画面的效果。场景画面调度是指场景不同方位的变化,例如推、拉、摇、移、升、降等镜头运动方式,仰、俯、平、斜等不同角色和不同角色和不同视距的场景画面,展示角色关系、环境氛围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后一种情况,它是设计通过角色运动,利用一个画面内景别/构图、光影、场面、环境气氛、角色动作等造型因素的变化,形成故事的跌宕起伏,营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

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 第四章 动画场景的特性与设计要求

第四章 动画场景的特性与设计要求

4.1 动画场景的特性

动画场景的主要特征是以情节发展为线性和时间的发展顺序为轴线串起来的空间环境。这种以 时间顺序为轴线串起来的空间跨度,由于中间的曲折变化形成了情节,因此这种情节具有联想特性。背景在这种跨度中显示每一幅有组织结构的画面,显示每一幅画面的滑动。 这就形成了时间的概念,形成了常见的联系空间。这种场景的联想空间是虚拟的、不固定的、具有时间性的,它像电影一样具有时空观念和运动性。

4.2 动画场景的时间与节奏性

运用时间。把握时间是动画场景设计师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4.2.1动画场景的时间

动画是以秒和格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的,作为动画设计首先要养成以格或秒来计算时间和表现画面的习惯。只有这样计算动作的时间,分割运动过程中的画面,把握时间的节奏才能将日常看似平淡的动作演绎得生动完美。在动画中常用的一个长镜头时间长度一般为30s,为大部分标准镜头的时间长度都在3~6s之间,短镜头的时间一般在1s或12格以内。因此作为一个动画设计师,不论是设计师、背景师还是原画设计师一定要具有气氛动画制作的时间概念和日常生活的时间概念的能力。

动画的时间大致可分为影片播映时间、事件描述时间、角色运动时间。 1.影片播映时间

影片播映时间指的是动画片播放的总体时间。影片播映时间受所表现故事内容含量的影响,尽管动画在艺术表现上可以表现无限时空,但是它必定受到播出时间和屏幕画框的限制,对影片的镜头处理技巧、叙事速度、节奏、风格及叙事方式也有所影响。

2.事件描述时间

在现实中,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永远是线性和连续向前的,但是在动画片中叙事时间是创造出来的,是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是蒙太奇的时间,它既可以表现无限的时间长河,又可以使时间的造型进行片段分切和组合并使其具有意义,同时也是指影片中对故事、内容进行描述、展开的时间。事物描述时间也称叙事时间。

3.角色运动时间

10

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 第四章 动画场景的特性与设计要求

角色运动时间是指影片中角色运动、动作、演绎所需的时间。准确把握原画动作设计的时间和节奏,前提是一定不能脱离根据剧情内容构思的整套

动作设计及其原画(关键帧)动态选定的这个基点,掌握动画的节奏基本方法是正确处理原画(关键帧)之间的距离、拍摄时间、之间的位置和帧数的关系。

4.2.2 动画场景的运动性

动画场景的运动性也是构成画面的主要的因素。画面内外各种运动的结果都可以产生直接的运动感,这种动感效果是设计师在剪辑和修改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它体现着设计师在时间把握和运用方面的技术。

动画场景的运动性主要包括主体的运动,画面连接产生的运动和剪辑率。 1.主体的运动

画面中的景色和场景处于运动状态下会产生新的形式,这些新的运动形式不再是简单自然的运动形态,画面四周会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如平面框架、运动方向、速度、轨迹等。画面内主体的静止、主体在画面内的运动、主体出入画面、主体被前景遮挡等都会影响到对画面剪辑点位置的判断。同时通过选择动作或研究运动过程不同的连接点,会产生动作的连贯,而把握这种主体动作的连贯正式动画场景画面剪辑的重要环节。

2.画面连接产生的运动

画面连接产生的运动效果是由画面连接产生的,由画面转换频率来决定。 3.剪辑率

由画面组接而产生的运动衡量指标称为剪辑率。剪辑率是指时间单位时间里画面变化的多少,它是画面转换速度的反映,也暗示了单个画面数量少,画面长度相对长,画面转换速度慢,剪辑率低;反之,剪辑率高。剪辑率的控制不仅关系到观看效果,最重要的是决定影片的节奏,剪辑率越高(慢),节奏越快(慢),越能活跃(平缓)观众情绪,同时观众也可以由此体验到不同的感受。动画运动包括角色、场景、镜头几个发面的运动。

4.3 动画场景的设计要求

4.3.1动画场景的基本特点 1.动画场景的依赖性

动画场景的设计首先要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求,要准确地展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地理环境及时代特征,要准确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特征,为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相应的场合。在动画片创作中,动画场景的这种服务性特点,是动画场景设计具有显著的从动性。

2.动画场景的主动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