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c4d3f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3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

知识回顾:

1.典型特征

题材特征 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 常见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等字样;或用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内容情感 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以小见大 2.历史演变 时期 初唐 内容主题 以史为鉴,咏朝代兴亡以戒当世 热望功名 积极进取 吊古伤今 中唐 针砭时弊 (水平最高) 晚唐 追忆伤怀 (尤为发达) 代表人物及作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李白、杜甫 《登金陵凤凰台》《蜀相》 刘禹锡 《乌衣巷》《西塞山怀古》 李商隐、杜牧 《咏史》《过华清宫绝句》 王安石、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刘宋代 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壮 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盛唐

综合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

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升练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

(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D解析 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2、①抒发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意之感。

鉴赏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穷困潦倒,故“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至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启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所。接着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漂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作《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