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dd1fe7fc4ffe473268abaa

一、理清文章思路

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所谓的理清文章思路就是要通过分析文章的选材取材、结构层次、线索脉络、详写略写、过渡照应等探索作者定型的思维过程。在中考试题中,对文章思路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对局部思路的考查,对整体思路的考查也偶有涉及。即使不着眼于回答具体的题目,理清思路也应成为我们阅读现代文的一种基本能力,所以掌握一些理清思路的方法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一、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从文章线索、脉络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在以记叙性的文章里,常常有一条路线贯穿在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中,这条路线就是线索。线索和脉络不是思路,而只是一条主线,但线索和脉络却能作为作者思路的航标。在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文体中,可以以主题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文章的内容是由线索或脉络将其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那我们就可以沿着线索或脉络去探寻作者的思维过程。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作者以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要探寻作者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沿着这条线索走下去。在小说的开头,先介绍了咸亨酒店这一人物活动的场所,通过咸亨酒店的格局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物出场了,接下来作者通过对孔乙己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的描写及侧面描写,着力刻画了他迂腐、自命清高、虚伪、善良等鲜明的性格特征。正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处处被人嘲笑的人物,由于自身性格的弱点和丁举人这样的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他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系列故事都是在小伙计的见证下发生、发展的,所以沿着文章的这条线索,我们不难理清作者的整体思路:交代背景——刻画人物、展示人物性格——矛盾冲突(被丁举人毒打)——结局(死去)。 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时空连“线”。在许多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此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2、因人或物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3、反复出“线”。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背影》这篇课文中“背影”反复出现,作者用“背影”把文章联结成一个整体。

4、以情导“线”。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

5、因事取“线”。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6、定“神”看“线”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7、双线并行。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二)手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思路不等于结构,思路是作者的思维过程,结构是文章的构造,因此说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作者的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既然结构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最直接的反应,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明显不同,因此弄清文章的结构方式是理清作者思路的有效手段。

1、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②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③以时间、空间交叉为顺序。④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为顺序。⑤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顺序。⑥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而一般来说,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接下来我们从具体的文体中来总结归纳:

首先,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在记叙类作品中,叙述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判断连续的材料以及几个段落是否能够颠倒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几个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步骤:①不能颠倒。②因为这些段落是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③再答该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

几个词语能否颠倒答题步骤:

①不能颠倒。②a.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b.这些词语与上下文的总起句或概括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这些词语是顺承或递进关系,环环相扣。d.这些词语是按照×××顺序记叙的,打乱顺序会显得语言没有逻辑性。

其次,注意抽出的段落、语句、词语与上下文的联系,确定其与原文哪些内容相关或照应,由此选择正确的位置。

记叙顺序的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

答题格式:文章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按照先??后??的(时间、事情的发展等)顺序写了??的事情(感受),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答题格式: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或另一些事。) 答题格式:插叙了??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性格(特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心。 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2、理清文章思路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一篇我们读也读不懂的文章,理清思路就无从谈起了。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同样,要理清局部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也不妨从理解句意入手。

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A、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其中心事件是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情景,在这之前还有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之后还有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心情和表现,文章便可依此分为三个部分。

B、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C、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来源:Z,xxk.Com]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D、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分两个部分去写的:在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启蒙学习生活

E、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F、按思想感情变化来划分。

有的记叙文,比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由此,便可以找到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比如,《背影》这篇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首先,我认为父亲的言行过于守旧,有点不大理解父亲。然后,父亲为我去买橘子,从父亲的穿着和动作中,我了解到了父亲生活的辛酸,后来父亲走了,又对我关怀备至,使我非常感动。几年后,我又回想起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划分记叙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情节、顺序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三)概括段文章内容

1、摘句法。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如《苏州园林》的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如《鼎湖山听泉》的第二段内容写的同作者由泉水想到自己在家的爱女,第三段则是由泉水的声音想起孩子的笑声以及泉水让整座山变得更美丽了,两段都体现出作者对山泉的喜爱。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写进山后见泉水引发联想,爱上山泉。

3、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干了什么。叙议结合:人物,干了什么,感到怎么样。写景或抒情:描述了什么样的景物或抒发了什么情感。事物说明文:介绍了??的??特点、用途、发展前景??突出了??的特点。事理说明文:阐述了??的道理。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白杨礼赞》第五段的内容写了白杨树的枝、杆、叶、皮及它倔强的性格。而在概括时我们这样概括:具体描写白杨树枝杆笔直,努力向上,倔强挺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