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反例的使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谈数学教学中反例的使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ef5c4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数学教学中反例的使用

作者:段恩祥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25期

摘 要:反例就是用来说明某个命题不成立的例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很多命题需要判断它的真假性。对于真命题而言,多少个正确的实例都抵不过一个严谨的证明。而对于一个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不符合的例子即可证明。严谨的思维能力可以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恰如其分的反例也可以解决一个问题。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对概念理解不透、对定理掌握不够、对公式记忆模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不熟练,而出现各种错误。通过反例适当的引导,就可能纠正错误,并且在教材上例题习题都是一些正向的实例,其实进行一些反例的教学也可以起到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逆向的数学思维也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数学反例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反例;真命题;假命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反例

小学数学讲授的是最基本的数学概念,这时的学生刚刚接触有关的数学概念,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比较弱,教学也适合大量的正面引导。小学高年级知识还是以正向讲解为主,但是随着题型逐渐丰富,反例就可以加强理解。

例1:在学习完有关小数的内容后,知道小数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小数末尾的0可去可不去,按照题意的需求进行选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的错误,认为小数点后的0都可以去掉,可以举1.08与1.80进行比较,很明显1.08去掉0变为1.8,是错误的。 二、初中数学中的反例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注重更多的是基础性的概念和定理,并且重难点清晰明了。加强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透彻理解和公式的灵活应用尤其重要。但是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偏差,如果在此基础上举出一个反例,就可能纠正过来,正确理解概念、公式。 比如学生往往会存在着一种对知识理所当然的理解,例如判断“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学生会认为两个无理数的和就是无理数,但是π与-π都是无理数,但他们的和是0,是有理数,因此这是一个假命题。这个例子对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基本运算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跳出思维定势。

再如教材中的性质定理,就是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工具与武器。但在运用定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某些要点,这样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学习平行线的相关性质之后,知道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可以推出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三个结论,这时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反例,如果两直线不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这个结论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