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c0574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a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作者:郭玉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10期

摘 要: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提问使用十分广泛,却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设计过于简单,只顾优生忽略后进生,给予思考的时间太短。要减少类似情况,就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提问。

关键词: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提问;认知规律;行为策略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应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宽松的语言环境,而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习氛围变得宽松、浓厚,可以让幼儿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1]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问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使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提问存在的现状及分析 (一)提问设计过于简单

提问过程中,教师常用“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这样对话性的提问,造成机械式的灌溉课堂氛围,不能够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引起共鸣,更无法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如:“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样做对不对?”这类问题,造成幼儿机械地回答“好、对”,没有进一步抛出引路石,限制了他们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形成一堆的问题累赘。

(二)提问设计偏离目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针对性不强,不够简洁明了,常常兜圈子,导致幼儿回答不到点上,总是跑题。

如:语言活动《蛋宝宝站起来了》,教师准备了硬纸板、鸡蛋、盖子、空罐头等用具,问:“这些是什么东西?”接着,有的说是可乐瓶盖,有的说是啤酒瓶盖……孩子的回答剪不断,理还乱,这时,教师追问:“到底是什么盖子?”此问一出,孩子纠缠在理不清的瓶盖之争。

(三)提问雷同,没有新意

如:故事叫什么名字?有谁?在干吗?如出一辙的问题常常导致活动枯燥、无味,让幼儿感到无趣、厌倦,从而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