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柏树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c26fc18783e0912a2162a8e

柏树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授课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 2.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第三单元:圆锥的认识 第八课时 唐仲强 课 型 审核人 新授型 执教时间 执教人 唐仲强 【学法指导】 1.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自学课本P24,思考什么是圆锥的高?找个圆锥实物,用手摸一摸,思考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3. 尝试完成“做一做”:按照附页2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 导学过程 导学意图 【自主学习】 1、圆锥的认识 引导学生完成基(1)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圆锥有几个曲面,础知识几个顶点和几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__________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3)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什么?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点拨学生将知识迁移化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虚拟的圆锥 培养学生操作合(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作学习的能力 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你认识圆锥了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培养学生表达归纳学习的能力 【当堂检测】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 3、将一个直角三角形以8厘米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这个图形的高是( )cm,底面直径是( )cm.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柏树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授课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 题 课 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 第九课时 唐仲强 课 型 审核人 新授型 执教时间 执教人 唐仲强 【学法指导】 1.在预习本上画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要研究圆锥的体积需要转化成已学过的物体体积来计算,你认为转化成哪一种物体最合适? 3.通过书本的倒沙实验,你能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吗?用字母表示出来 4.能尝试着解答P26例3吗?(先解答,再与书上的答案对一对),并思考:计算圆锥的体积需要哪些已知条件。 5.尝试完成....p27第3、4题。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高6厘米。 2.底面半径是5dm,高12dm 3.底面周长12cm,高9cm. 导学意图 课前交流看谁学得多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的推导过程。 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点拨学生将知识迁移化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 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 【合作探究】

地方?” X k B 1 . c o m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 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培养学生操作合 接着,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我先在圆锥里装满作学习的能力 沙土,然后倒入圆柱。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这说明了什么? 圆锥的体积=___________ 圆柱的体积=_____ 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 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V=1/3 _____ 【展示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培养学生表达归纳学习的能力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