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八下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c7e5fd3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5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飞往南海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联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了“危机”。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庄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4.请循其本 . 参考答案:

1.怒:振奋。这里指有力鼓动翅膀。 2.志:记载。 3.安:如何,怎么。 4.循:追溯。

四、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 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参考答案: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