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ce857b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6

1. 四季的划分

①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四立

②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二分二至日

③气候四季的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2. 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

1. 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分类 传播物质 横波(s波) 纵波(p波) 较慢 较快 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改变 2.分层 圈层 范 特 点 围 地壳 莫霍面以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上 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地幔 地核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莫霍与古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登堡面间 下逐渐增加。 古登堡面以下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

失。

3.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水 圈 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 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分层: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 :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

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 :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原因是 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1.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水汽、CO2 吸收红外线;

反射: 无选择 性。

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太阳→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辐射 →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

2.结论:①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二、 热力环流

1.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根本原因:地球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3.形成过程:

结论:

①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③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④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⑤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4.几种现象的解释:(注意结合图) 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 ③城市风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 三种情况:一力: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1006 1008

1010

二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这种情况只在高空中出现。

(hPa) 1006 1008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三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这种情况在低空中出现。

3. 风力大小的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4. 识记: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从图上可知: (一)形成: (1)气压带

1.分布规律:共7个气压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2.成因: ①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原因:气体受热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原因:气体受冷收缩下沉) ②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0000

(2)风带:共6个风带,0-30为信风带;30-60为西风带;

00

60-90为极地东风带

(3)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随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流状况1 月(冬季)7 月(夏季)亚洲大陆 亚洲高压亚洲低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北美大陆高压低压北大西洋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备注:

1. 总的而言,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的原因在于: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而南半球

气压带呈条带状分布就在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性质比较单一(均匀)。 2. 亚洲低压形成的原因: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亚洲高压形成的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补充:

季风:1.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季风。 2.分布地区 夏季 冬季 成因

东亚地区 东南风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南亚地区 西南风 东北风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球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形成原因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热 带: 1、热带雨 全年高温多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南、北纬10o之间 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T月最冷2、热带草 季明显交替,湿原气候 季多雨,干季少雨 南、北纬10o~20o之间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15℃ 终年高温,雨3、热带季 季多雨,旱雨风气候 季分明 4、热带沙 全年高温少雨 漠气候 亚热带 北纬10o~25o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地中海沿岸,南、北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20o~30 o大陆内部和西岸 T最冷月:1、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南、北纬25o~35o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少雨 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0℃~15℃ 2、地中海 夏季高温少雨,南、北纬30o~40o冬季温和多雨 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 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 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温带 T最冷月: —15℃~1、温带季 夏季高温多雨,北纬35o~55o之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间的大陆东岸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南、北纬35o~60o之间大陆内部 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0℃(温带海洋性气3、温带海候>0℃) 洋性气候 北 纬 60°附近 全年温和湿润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苔原 气候 2、冰原 气候 高 山 气 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全年酷寒 北纬50o~70o之间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T最热月<10℃ 分布在极地附近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分布在极地 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垂直变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