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DOC)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DOC)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cfd711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d

4、景观——自然围合、立体打造

采用自然要素的围合分割空间,在植被、绿地、小品等景观打造上采用立体空间的概念,不单局限于平面的范围,在三维空间上进行滨水游憩空间的景观设计。

(1)最大生态化

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质地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2)景观多样性

充分挖掘场地特色,综合运用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创造景观层次丰富多样的特色空间。 (3)植被本土化

遵循树种自然分布规律,尽量采用当地植被资源,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节约绿化成本。 (4)设施游憩化

公共服务等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居民和游客的需求,采用合理的手法使公共空间能充分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要。

5、交通——低碳、高效、便捷、灵活

生态城市和滨水空间的前提要求空间的交通组织必须是生态的、低碳的、便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在灵活性和高效性方面予以重视。

6、文化——城市历史文脉和水文化的碰撞

在城市滨水区的设计中,将水文化与城市本身的独特文化结合,使其相互碰撞,融合。基本上,一个城市的水脉与城市的历史是相通相关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将文化融合到整个规划设计之中,才能突出城市魅力,我们设计的滨水游憩区的生命力才能日久弥新。

五、滨水游憩空间开发中注意的问题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研究尚在逐步的进行和完善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多样的尝试层出不穷,游憩中国网借鉴百家之长,总结了一下几点,作为我们日后研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这也是国际和国内成功的滨水空间共有的经验。

1、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长期目标定位。

纵观世界各地,繁荣的城市都具有长期稳定的城市结构。滨水区的发展亦应遵循总体规划目标的要求。这并不是说规划要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形势,设定灵活的、富有远见的愿景目标,为滨水区及整个城市的稳健发展打下基础,并给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2、多层面的互通发展。

城市发展拥有经济、生态、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涵,滨水空间的发展也应涉及各个层面。之间互相调整,不能顾此失彼。例如,位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资源的生态敏感区域,可以通过恢复城市河流湿地来保持生态均衡;在联结内陆和水体的过渡区域,要避免不经济、单一目的的发展;在景观设计上,可以依据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建设遵循自然的滨水景致。

3、点、线、面的连接与可达性

成功的城市滨水区应该是与城市肌理紧密结合的具有高度可达性的空间,使人们便于步行、骑车、坐船以及乘公交车到达。线性道路、重点节点、重点地段等点线面结合,使滨水绿带向城市扩散和渗透,共同构成完整的系统。清晰的城市滨水区网络结构,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战略性的长期发展,以及基本功能的转变。

4、复合功能满足各阶层需要

作为城市的形象和窗口,滨水游憩空间也应在功能上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商业、工业、文化和居住的合理需求)。我们更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景观的生态性,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并在经济上创造价值。

5、文化活化

作为生态城市的窗口,滨水空间城市文化交流、碰撞、渗透,以及互相激励和再生的一个场所。成功的滨水空间应该是能够融合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活力得以体现和丰富。

6、可持续发展

作为城市里最有灵性的公共空间,滨水空间是生态城市塑造的重要一环。水体是滨水空间特色的源头,水环境的保持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这是维持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所必须遵守的。

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以人为本的,使人能够亲水,并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到乐趣的滨水空间;才能创造与城市肌理相连接,拥有丰富多样的功能配置,提供不同的活动和用途的城市的梦想空间;才能创造使城市文化得以表达和再生的舞台,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中国的生态城市,呼唤这样的滨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