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微生物复习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09986fa45177232f60a22c

第一章

?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中,除动物和植物以外,一般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大部分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系统进化,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1. 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属于此类。其原始核呈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2. 真核微生物: 真菌、黏菌和藻类属于此类。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

器完整。

3.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属于此类。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

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增殖。 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1. 细胞壁:基本类型有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二者都含有肽聚糖(原核

细胞所特有,肽聚糖的结构赋予了细菌细胞壁坚韧而富弹性的特征。)功能: ①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②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③其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④屏障作用(G-菌外膜)。

2. 细胞膜: 其结构与功能和真核细胞基本相似。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

吸、信号传导等作用。 3. 细胞质:有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其中含有核糖体、质粒、

胞质颗粒等重要结构。功能:①核糖体是一些抗生素的重要靶点。②质粒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③胞质颗粒是为细菌提供和储存营养的营养物质。

4. 核质:又称拟核,决定细菌的遗传特征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胞壁 特殊组分 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菌 (细胞壁较坚韧) 糖多脂少 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较疏松) 糖较多脂较少 磷壁酸(具有粘附作用) 磷壁醛酸 含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可达五十层。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医学意义 其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有利于细菌多不同环境的适应和生存,也是这两类细菌外膜、孔蛋白、脂多直接交连,二维网状,在感染性、抗原性、糖(LPS)、周浆间隙 1-2层。占细胞壁干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很大差异。 重的5%-20% ?细菌的特殊结构(定义、功能、医学意义) 1. 荚膜:·在细菌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凡

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um且边界明显者成为荚膜。·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对菌体的损伤作用。·医学意义:荚膜是病原菌重要毒力因子,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细菌受有害物质感染的重要成分。 2. 鞭毛:·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叫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以及丝状体组成。·功能: ①能使细菌自由游动,速度迅速。②其运动具有化学趋向性,可向营养浓度高的方向运动而避开对其有害的环境。③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称H抗原。可根据这一功能鉴别不同的细菌。④少数细菌的鞭毛具有致病性。

3. 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

细、短、直、硬的丝状蛋白附属物(只能在电学显微镜下观察)。·功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是引起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是具有致育性,即细菌的遗传是通过性菌毛传递的。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名解]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少,比普通菌毛长且粗,中空呈管状,是细菌传递遗传物质的一种结构,又称致育因子。 4.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成为芽孢,是适应恶劣环境、维持细菌存在而处于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体,只有革兰氏阳性菌产生芽孢。·功能:①抵抗力强。②具有致病性,但芽孢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当发芽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繁殖而致病。③具有鉴别意义。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意义

步骤:标本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夜媒染(1min)→乙醇脱色 (30s)→石炭酸复红复染(30s)。染成紫色的是阳性,粉红的是阴性。

意义:革兰氏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 1. 条件:·营养物质·pH:7.2~7.6·温度:37℃·渗透压:等渗或低渗·气体: O2,CO2

2. 方式:二分裂(binary fission)

3. 代时:细菌分裂的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多数为20~60 min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产物和产生的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如细胞壁、多糖、蛋白质、脂肪酸、核酸等,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产物。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去除方法:250℃干烤 (固体,玻璃器皿);蒸馏、吸附剂 (液体)

2.毒素和侵袭性酶: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 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3.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主要来自放线菌和真菌.

4.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5.维生素

6.色素: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具鉴别意义。 ?细菌的人工培养 1. 液体培养:·混浊生长:大多数细菌,如大肠杆菌。·沉淀生长:如链球菌。·表面生长:专性需氧菌。

2. 固体培养:划线接种分离培养。作用是分散混合菌群、鉴定作用、推算标本的活菌数。菌落可分为光滑型菌落(S型)、粗糙型菌落(R型)、黏液型菌落(M型)。 3. 半固体培养:检查有无鞭毛及动力。即有鞭毛的细菌穿刺线模糊不清,无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线状生长。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基本概念

1.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是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

3.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一些抗生素可抑制生物生长繁殖成为抑菌。

4. 无菌:指不含有活的微生物,是灭菌的结果。 ?热力灭菌法

1. 原理:变形蛋白质、破坏细胞膜和降解核酸而达到杀菌作用。 2. 种类: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湿热的效果比干热好)

3. 应用范围:牛乳消毒、餐具消毒、外科器械、注射器、食具和一些不耐高热物品的消毒、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细菌培养基、玻璃器皿、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消毒。 ?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与应用

1. 波长:200-300具有杀菌作用,265-266杀菌作用最强。

2. 机制: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转录复制,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微生物死亡。

3. 应用范围:因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因此可应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冷冻真菌干燥法:是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菌体体内的水分,既可以使病原微生物脱水、新陈代谢减缓,又可避免冷冻时菌体内水分结晶对细菌的损伤,是目前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质粒:·菌染色体外可自我复制的遗传物质,又称复制子。大多数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分类:①根据质粒能否通过细菌的接合作用进行传递分1接合性质粒2非接合性质粒②根据质粒在细菌内拷贝数多少分1严紧型质粒2松弛型质粒。③根据相容性分1相容性——几种质粒同时共存于同一菌体内2不相容性——不能同时共存(此对质粒进行分组、分群)。

?噬菌体:是在细菌内增殖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增殖依赖于宿主细胞的部分或全部生物合成机制,即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前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胞后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成为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

?噬菌体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转为因子: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可自行移动的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又称移动基因。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机制

·概念:1. 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2.重组:供体DNA通过各种机制整合入受体菌的拟核。

·机制:1.转化,即供体菌裂解后,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使受体获得新的形状。2.接合:供体菌性菌毛结合至受体菌,性菌毛收缩使两菌接触,DNA通过性菌毛转移。3.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转移。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菌侵入宿主能否引起感染和疾病取决于细菌毒力强弱、侵入机体的数量和侵入部位,以及宿主免疫力强弱。

·毒力:1.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2.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特性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和部分G-菌 G-菌 存在部分 活菌分泌,少数细菌裂解细胞壁组分,细菌裂解后后释放 脂多糖游离后起作用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抵抗抵抗力强,不易破坏(耐力弱。(不耐热) 热) 毒性作用 强,对器官有选择性毒性较弱,各菌毒性作用大致作用。 相同。 抗原性 强,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类毒素。 毒素。 基因定位 由质粒、噬菌体等染色体由染色体编码。 外基因编码。 外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和溶细胞毒素。 ?细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当机体免疫力较 强,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或毒力不强时) ·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抵抗力 较差,或入侵的细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 ·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

·标本采集应遵循的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标本。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药物之前采集标本。4.必须新鲜。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3.生化实验。4.血清学实验。5.动物实验。6. 基因诊断技术。 第八章 球菌

?金葡菌(球形,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一般无荚膜,G+) ·致病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凝固酶 葡萄球菌溶血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侵袭性疾病:皮肤局部的化脓性炎症 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 全身的感染和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剥脱性皮炎)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