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详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指导[详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1682d780eb6294dd886c0c

“人本式解读”分为两步:一是将共产主义的“实际目的”由遥远的未来世界降至人本身,即人的发展。二是用社会终极价值目标---如富裕、和谐、自由等而不是社会终极制度来标志人的发展。

“人本式解读”的共产主义,既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有利于使共产主义成为亲近人、吸引人的主义,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共产主义事业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

课 堂 作 业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C ) A、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2、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 ( C )

A、它是运动的 B、它是变化发展的 C、它是客观实在 D、它是充满矛盾的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D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发展的实质是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在所给出的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 B C E )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E.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 B C D )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3、以下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 C D E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 D.一切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 4、下列观点中,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C D E)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乐极生悲,苦尽甘来C.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D.对症下药,量体裁E.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5、某山区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放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种作法违背了 (A B C E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全面地看问题的原理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E.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的原理

三、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

17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原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的来源。 材料来源: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来源: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4 :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来源: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同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材料来源同材料4

请回答 :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 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 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

其不同点: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 (3) 材料4的观点模棱两可,企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 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三者反映了唯物论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