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专题配套练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专题配套练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2ed440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7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

一、选择题(48分) 1、(2019石家庄模拟)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其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五根”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树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据此可知

A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 B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宽松 2、(2019河南八市测评)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

A土地买卖缓和社会矛盾 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 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 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 3、(2019河南林州调研)进入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宋代出现“全民经商”的背景是

A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动摇 B城市发展促使坊市制度瓦解 C科举取士不再受人们重视 D国家分裂对商业控制削弱 4、(2019安徽十校联盟摸底)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招俫外商,这与明清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政治制度不同 D国际环境差异 5、(2019长沙一中高三月考)汉代郑玄说:“田土异者”。唐代孔颖达则进一步指出:“能吐生万物者曰土;据人功作力竞,得而田之,则谓之田。”据此可知,当时农民耕作的主要对象是

A土 B地 C井田 D农田 6、(2019吉林长春质检)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 7、(2019浙江台州质检)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指出:“11--13世纪,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生了,其基本特点已是近代中国的特点。”符合其观点的是

A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B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C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 8、(2019菏泽一模)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则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粲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等级观念变动

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

影响 9、(2019乌鲁木齐一模)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 转变的目的是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10、(2019吉林长春质检)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东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手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伽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 ”这表明当时政府

A限制商业活动 B加强商业监管 C抵制商业兼并 D鼓励商人竞争 11、(2019浙江台州质检)据统计,英使马戛尔尼及其随行人员送给清朝的“贡品”,计有布蜡尼大利翁大架一座、座钟、天球全图、地球全图、试探气候架、车二辆、军器数件等十九件。然乾隆帝命传谕徵瑞:“可于无意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清政府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清朝统治者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中国的科技成就远落后于西方 D中国允许与西方开展贸易往来 12、(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说:“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万历皇帝的态度是 A实行“通藩禁令”,拒绝中英贸易 B允许英商与中官方进行贸易 C限制英商在广州一口贸易 D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五口通商 13、(2019河南八市测评)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性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 14、(2019河北衡水中学联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15、(2019惠州调研)明末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 16、(2019湖南长郡中学检测)西汉时期,不仅能够生产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这一状况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提升了汉代人民的生活质量 17、(2019吉林百校联考)唐代《独异志》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岁收其利,谓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 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过 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 18、(2019广东珠海一模)西周早中期,大量有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的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人们对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废除了礼乐制度 19、(2019全国大联考二)明初时民间机户就已存在,明中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农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兴起。这说明

A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20、(2019河南郑州二模)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21、(2019天津模拟)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22、(2019青华大学学术能力测试)康熙九年(1670),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踹”“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23、(2019湖南怀化一模)元代时,中国的棉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 24、(2019湖北八校联考)道光十三年(1850)成书的《汉口竹叶词》中称“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这反映了

A汉口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B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缩影 C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选择题答案:1-5BDADD 6-10 DCBBB 11-15 BBCBA 16-20 CDBCC 21-24BCAC 二、材料题(52分) 25、(2019安徽合肥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

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国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1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9分)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10分)

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6分) (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3分) 相同点: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6分) 26、(2019北京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高祖(刘邦)本纪 件)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人物的事迹)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边政权的历史) 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別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不同之处:

《春秋》为编年体,《史记》记传体;记载内容不同,《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百余年历史;《史记》记载了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关注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 简术状况

高祖本记 记载了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统治。

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大宛列传,记载开发西域情况,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与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7、(2019广州一模)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为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有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 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些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9分) 春秋战争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各地文化的交流6分 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3分 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