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期中复习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心理统计期中复习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4acc176edb6f1aff001f7b

15.当自由度趋近于无穷时,F分布( )。

A.趋近于正态分布 B.趋近于t分布 C.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D.趋近于x2分布

2. 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

A. 圆形图 B. 直方图 C. 散点图 D. 线形图

3. 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极端值时,反映该数据分布集中情况的最好的代表值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加权平均数 D. 中位数 4. 一组数据4、5、6、7、8、29,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情况其代表性更好(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 中数 D. 众数

5. 已知某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考试的标准差为4.2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

A. 9.2 B. 4.2 C. 14.2 D. 42

6.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被人为地分为两类,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 积差相关 B.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7. 如果由某一次数分布计算得SK=-0. 35,则该次数分布为( )。

A. 高狭峰分布 B. 低阔峰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负偏态分布 8. 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σ2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

A. 正态分布 B. F分布 C. t分布 D. χ2分布

9.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σ2已知时,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

??SS???X?Z?????X?t??A. X?Z?? B. X?t?? nnn?1n?12222??SS???X?Z?????X?t??C. X?Z?? D. X?t?? 2n2n2n2n2222

2. 下列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方差 C. 中数 D. 众数 4. 设A、B为两个独立事件,则P(A·B)为( )。

A. P(A) B. P(B) C. P(A)·P(B) D. P(A)+P(B)

5. 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叫做两变量之间有( )。

A. 负相关 B. 正相关 C. 完全相关 D. 零相关

6. 对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实施了标准化的数学考试,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某一学生得了80分,他数学成绩的Z值为-0.5,问全体考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 )。 A. 12 B. 6 C. 8 D. 10

9. 20道四选一的测验题,学生全凭猜测平均能做对多少道?( ) A. 4 B. 15 C. 5 D. 8

10. 有10名学生参加了100米和5000米的两项运动水平测试,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运动能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 )。

5

A. 0.27 B. 0.54 C. 0.65 D. 0.73 12. 样本标准差的表示符号是( )。

A. Q B. M0 C. σ D. s

13. 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后,则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和方差,( )。

A. 标准差不变,方差等于原方差加上常数C B. 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加上常数C,方差不变 C. 标准差扩大C倍,方差扩大 C的平方倍 D. 都不变

14. 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大,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 )。

A. 越低 B. 越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5.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

A. 散点图 B. 圆形图 C. 条形图 D. 线形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已求得算术平均数X=70,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73_。 17.次数分布中低于这个原始分数的次数百分比称为百分等级_分数。 19.随着n的增大,t分布曲线就越来越接近_正态分布_曲线。 20.我们对于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_随机试验。

21.当总体参数不清楚时,常用一个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这样一种研究形式及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称为_点估计。

24.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_差异量数_。

16.随机变量的特点:离散性、变异性_和规律性。 17.中数又称中位数,符号记为_Mdn_。

18.在一定条件下,事先不能断言会出现哪种结果的现象,叫_随机现象_。 19.当n→+∞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就完全吻合。

16.在一组考分74、82、91、82、75、86、67、79、92、88中,样本平均数=_81.6_。 20.变量可以分为_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21.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求平均增长率或对心理物理学中的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 22.若A、B为两个独立事件,则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_ P(A)·P(B) _。 23.标准分数以_标准差为单位,反映了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24.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测特质不同,这时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使用相对差异量数,即_差异系数。

25.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为_σ。

6

17.对数据进行分组归类,考察这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情况,并把这种情况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加以体现,这就是次数分布表_。

18.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的图形是散点图。 19.一组变量的次数分布,一般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中心位置和离散性_。 20.6个数的数列:3,6,7,9,20,21,则其中数为8。

21.在概率的古典定义中,每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22.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称之为样本_。

17.二项分布的均值是μ=np_。

18.标准正态分布Z~N(0,1)与一般正态分布x~N(μ,σ2)的转换关系为_Z=(x ̄—μ)/σ __。 22.一组反应时数据为12,10,8,9,13,15,其中数为8。5_。

23.一份有10道四选一单项选择题,考生全凭随机猜测得满分的概率为__0.00000094__。

17.当n→+∞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就完全吻合。 19.点双列相关常作为是非题的_区分度_指标。

22.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当中,衡量实验效果优劣的指标被称之为_效度__。

23.为了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可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该图形称为__散点图__。 24.一组数据次数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心位置和_离散性__。

16.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_和多元统计分析。 17.次数分布图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即次数直方图_和次数多边图。 18.一组数据25 30 40 36 50 20的中数为__38_。

19.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小,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越_高_。 20.概率的取值范围为_0≤P(A)≤1_。

21.教育实验或教育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总体_。 22.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是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17.百分等级分数指出原始数据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大,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越大_。 1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_-1≤r≤1_。

22.数据3 2 6 2 6 8 6 1的众数是6_。 24.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_μ__。

2. 按照观测的方法,将实验数据划分为_实验数据_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3. 直方图是表示_次数_的频数分配,是以矩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分配的一种条形图。 4. 一组数据20 25 35 31 15 45的中数为__33_。 5.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_平方__后的均值。

7

6.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_不包括随机实验中任何结果_的事件。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和_有效性_。

16. 标准分数又称为Z分数,它以_标准差_为单位,反映了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7. 随机变量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_。 21. 一组数据6 9 11 14 14 10 10 16的中数是_14__。

22. 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68.6,中数为65.3,其众数为_58。7___。

五、简单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3.7名被试在视觉反应时实验中的数据如下,求其样本平均数和平均差。 被试 反应时(单位:毫秒)

34.某智力测验由3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

分测验 平均数 标准差 Ⅰ 47 6 Ⅱ 70 8 Ⅲ 120 18 1 21 2 23 3 32 4 31 5 22 6 25 7 28 某被试在三个分测验上的成绩依次是51,80,135,请运用标准分数求出该被试所得成绩的高低顺序。

35.某县教育部门为了解该县教师的年龄结构,随机抽取3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平均年龄为40岁,标准差为8

岁,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县教师的平均年龄。

33.有三个英语学校测验分数如下,

校别 A B C 求三个学校英语测验总平均成绩。

X 72.6 80.2 75 N 32 40 36 34.在某年高考的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100的正态总体中,某考生得到650分。设当年的高考录取率为10%,问该考生的成绩是否能入围?

33.某地区中考成绩呈正态分布,全体考生三科成绩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两名考生的成绩如下表,问这两名考生哪一位的成绩更好一些? 考试 科目 全体考生 平均数 标准差 原始分数 甲 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