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术学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数术学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4c3392a0116c175f0e48b0

国古代学术是多么地重要哇!

(二)三五相包

中国数术学是道家的基本理论,《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合攘易之谦之(《尚书》:火恭克让,谦卦辞),一谦而四益(《易》辞:有谦。谦,同谦让之意。)此其所长也。不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道家无为和有为两派为主。

他们代表人物总计有:伊尹、姜太公、荀子、老子、关尹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等篇,共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汉书·艺文志》说:“数术者,皆明堂牺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即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神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战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汉有唐都,庶得鹿角。韦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

数术共百九十家,二千五百八十二卷,共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这就说明了数术是天文(天文、历谱)、人事(五行、蓍龟、杂占)、地理(形法)的三个方面,也就是三才,再加上了五行,就是三五之道了。

三五之道的三是什么意义?

马王堆西汉帛书《黄帝四经》说:“天执一以明三,天明三以定二,审三名以为万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说,道是从无到有,产生了太极,太极就是无中一点的有,有就是太极,太极以有右面这一。二就是天宇宙,邵子说:“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功夫。”有了宇宙,天及其对立面的地,天地为二,加上人,生物成为三,从三产生了一切万物。 《诗·推度灾》说:“太初行三节,雄雌俱行三节??三未分,别号混沦。” 《礼·稽命微》说:“天有三统,物有三变。”

太初即太极,初即为极,太极之始称为混沌或混沦,逐渐形成天、地、人的三者,物质划分有三变。

有了三才变化这物,就产生了数。

《史记·律书》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周而复始。” 程大昌《易原》说:“立一以为始,立二以为承,而立三以致极。继其下者,遽为万物,财其为一、二、三万也。” 数起于零,始于一,终于十。但成于三,三以后就成为万物了。三赋于了很大的意义,同样西方哲学也不例外。

阿尔森·古留加《黑格尔小传》中说:“按照毕达哥拉斯学说??始之源是一,有了二,便出现了多数??后新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赋有很大的意义。一通过二重新在三里面达到它的圆满状态。对三的崇拜,从毕达哥拉斯学派传到了基督教,毕大兴安岭哥拉斯学派把四看得比三更高。”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的摘要》中说:“从何开始,纯存在Sein——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开始在自身中包含着无和“存在着”的有:它是二者统一。” “虽然,这个统一同方法的整个形式——三分法一样,只是认识方式的一个完全表面的外在的方面。”

“的确形式主义也掌握了三分法,并且保持了它的空洞的公式??然而,它还不会由于这种运用的庸俗而丧失自己的内在价值。对于理性东西的形象因而被发现这一点仍然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尽管这个形象还没有达到概念的地步。”

“否定的否定的结果,这个第一项不是静止的第三项,而正是,对立面的统一。这种统一是

以自身为中介的运动和活动,向第三项即合题的辩证转化的结果是新前提,是论断等等。 “这个新前提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泉源,而认识的内容已经进入了这个新前提,即第三阶段中认识内容的本身进入了考察的范围——于是方法就扩展为体系。”

中国贤哲认为三生万物,西方贤哲认为二生万物。中国认为五行,西方认为四行,学术渊源和观点不一。

中国认为: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实际上或是空间解析几何的三个坐标,而八卦也是(X+Y)的立方(这是个数学表达式,我打不出来)系数之和,从太极零点展开空间

(X+Y)的立方=1+3+3+1=8,3为万物始。 (X+Y)的立方为万物3,n为万物。 道家从三进入五,是一个极大的进展。

《易·系辞》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注云“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这就是说,三才和五行的数术变化规律,它是天下万事万物不断变化流逝的运动,一切事物逃脱不了三五之道。数就是机,也是一切事物的变数。 《后汉书·张衡传》说:“数术穷天地。”

《后汉书·方式列传》说:“极数右变而不诡俗,斯得于数术者也。”何旭国库券:“数,机变也。”杜牧注《孙子》说:“数者,机数也。”《庄子·至乐》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机也就是数。 数是考察逆数,以克为准,考察事物走向反而的终止。 《易源》说“五行相生,遇三致克”。如下图 (1) (2) (3) 生 生 生

金 水 木 火 克

五行到三数产生克,三五以变,也就是产生了生克关系。

《黄帝四经》说“天下之事,必有巧验。审于行文武之道??王天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参用之??道者,神明之原。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之外者也??五正即布以同五明。左右执规,不堪不定??五帝用之,以术八天地??贤人咸起,五邪乃逃。” 三五相包,循环不已。

《史记·历书》说:“三五之正若循环,穷则返本。” 《史记·高帝纪》说:“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淮南子》说:“昔者,五帝三五之莅政施教,必用三五。何谓三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乃澄列金木水火土之性。” 《史记·历书》说:“为国者,必贵三五。” 《汉书·律历志》说:“数者??始于一而三之??而五数备焉??始三五相包??太极运三辰五星于其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

三五相包是道家的至道,它也是数术学中的基础理论,因而,数术学也是百家的共术。 三、太极精微

什么叫做太极? 太者,《说文》说:“滑也,一曰大也。”《康熙字典》说:“初也。”《尔雅·释器》说:“大,长也。”《正物》说:“猛也,甚也。” 极者,《说文》:徐曰“极者??今谓高及甚为极。” 《康熙字典》说:“穷极,又至也。又取止也,又瘦也。”

《地理知本金锁秘》说:“至于太极二字之命名,极者,以理之极至者。这道理极妙、极微、极元、极精,而又极大,故曰极矣、无复加矣。太者,凡事准乎至理。” 那么,太极就是事物无限初始而无边际状态的涵义,极就是事物无限小和穷尽而难察及状态的概念。

什么叫做易?

易者,《周易》说:“易者,象也。”《正义》说:“夫易者,变化之总称,改变之殊称。”《公羊传注》说:“交易,犹往来也。”《系辞》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易就是图象变化、否定之否定的概念。

太极就是包括宇宙间无穷无尽大大小小一切事物。它们是最原始、最基质、最初态的变化规律。太极的变易产生也一切,太极总是一起成为一切事物事物必然性、协调性、系统性的开放与闭合的矛盾转化走向逆的过程的统一模型。模型也就是图象吧!

《淮南子》说:“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转移,得一之道。” 《类经图翼》说:“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浑然太极这理,无乎不在。” 所以,宇宙是个太极,人身是一个太极,万物各自有太极,细胞是一个太极,分子是一个太极,原子是一个太极,太极之理无处不在。事物从大到小的多层次状态中,归结为统一模式,就是太极。

太极为什么是“一”?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原》说:“一太极也,二两仪也。易之太极,理当为一。” 《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云“有必始于无,故在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疏曰“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类经图翼》说:“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此五行分焉。” 太极说是一,也称为太一,或太初。 《列子·天瑞》说:“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相离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之,易变为一,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 《诗推度灾》说:“太初行三节,雄雌俱行三节(节犹气也)”,而雄含物魂(扶阳、九、七之数为物之生魂。)曰太素也。三未分,虽号混沦。抑阴,阴为魂,八六之意,为时之死魂。 《说文》说:“魂,阳气也。魄,阴气也。” 《尔雅释诂》说:“魂,间也。”时间或间隙。

这样,列子提出也二个问题,一个是混沦三分,另一个是七变为九。 什么是混沦?

先有太易,然后三分为气的太初、形的太始、质的太素。三未分,但气形质已孕育具备,称为混沦,浑沦也是太极。

《类经图翼》说:“太虚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故曰太虚。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此之谓也。” 《黄帝四经》说:“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知虚之实,后能太虚。

这就说明也,太易变成也太极或太虚,就是一,一中涵三。有太初、太始、太素未相离时,又称浑沦。气、形、质分,从

太初而至太素。一气化为三清。”见下图:

太极、太虚

(一)

为什么七变为九?

《易原》说:“一

之变七,七之变九,因 ” 河图矣。而夷易无形埒者, 能生形变之一,正指太极这生 一也。”

“一变为七九,不以次数者,全举阳数,领其都会也??法一、七、九以该三、五,则夫二、四、六、八亦包乎阳变之内矣??冬水、春木、夏火、中土、秋金,即其一、三、七、五、九,形变之序矣??水之数一,是复变一也。”

可是程大昌还没有说清楚,如按河图数来说。那么,天数中只有二个成数,天七成之,天九成之。七九之成,以成为变。天九生金,金又生水,故天九又变天一。 《系辞正义》说:“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 张衡也说:“数术穷天地。”说数术,就要用无天数,以河图来推衍也。数术可以代表一切宙事物。

《左传》说:“生物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这就是说,太极扶阳,阳雄为物生之魂,阳雌为时死之魂,贵物有象,象才有数,七为少阳,七变为九,九为老阳,太阳居一而连九,九复生为一。少阳居三而连七,七中实涵三变。现在我们来分析太极图,图就是象。 奇

链 链

条 条

(最外面是一个环,不是一个圆,我打不上。三个环节点均在外圆上,而曲线是连在内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