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5479b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4

A、都很吸引人 B、大部分都很吸引人 C、一小部分吸引人 D、都不吸引人

附件二: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是指探究主体从未知到已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是有计划的智力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课程角度理解,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活或社会中选择和确定所要探究的问题,再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为较长周期的作业。它是一门专为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主

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它以培养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直接目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形态提供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我们的课堂上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语文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获得广泛的语文互动经验,提高语文素养。对于探究性阅读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有机结合来推进。

(一)、营造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首先,课堂教学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当好“生之师”、“生之友”、“生之生”,要尊重学生人格,在同一平台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创设出一种平等的心灵交往的空间;其次,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去关注,用激励的话语去赞美,引导学生去探究,组织学生去研讨,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再次,要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懂得如何对待探究中的困难、为他人提供急需的材料,懂得成全他人的计划等等。最后,教师要善于倾听。表扬“善讲”、“善问”容易,真正能够倾听学生奇谈怪论却不容易的。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怪想,是正常的。所以教师

要善于倾听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民主课堂氛围。营造民主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心灵的沟通、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

(二)、设置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诱人深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

通常,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正是思维的原动力和牵引力, 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通常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是不能够起到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热度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犹如给学生建造的\思维台阶\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一旦进入其中,便会欲罢不能,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并高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以启

发性讲解,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在学生的思维顺畅后,给以总结性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系统化。我们在一篇课文中如果要提炼几个问题进行教学时,这些问题要有层次性,而不能只停留在同一层面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问题串具有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学会提问

一篇篇看似浅显的语文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之句等内容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就是明确探究的目标,也是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宣传“勤学好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应大力提倡,使学生由不问、羞于问到敢问,并最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呢?

1、从题眼入手。

题眼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探视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中心主题的重要窗口。教师要教会学生:每预读一篇文章,注意结合题目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独自初读全文,用心思考、追根溯源。这样阅读,学生就能迅速且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主要情节及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