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93ec49e518964bcf847c73

世界现代史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4分,共32分)

?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爆发于俄国彼得格勒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六大”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11月5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从11月6日深夜到7日凌晨,大约有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这次起义。7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7日晚10时45分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8日晚9时召开第2次会议。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了新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委员101名。大会还组建了新的政府机构——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7年11月至1918年2月至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契卡

俄文Чека的音译,肃反委员会之意。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机关。1917年12月7日,根据列宁的提议,全俄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捷尔任斯基任主席。内设三个机构:情报局、组织局和行动局。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一切反革命和怠工的企图和行动,将一切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制定同这些分子斗争的措施。全俄各地相继建立了地方肃反委员会。1922年2月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1934年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

6、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在布列斯特所签订的条约。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宣告愿与各交战国和谈,以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遭协约国反对。苏俄便与德国奥匈帝国等在布列斯特开始谈判。但是,托洛茨基拒绝执行列宁的指示,宣称苏俄不战不和,遣散部队。于是,德军大举进攻,逼近首都彼得格勒,局势危急。在列宁的坚持下,苏俄重新派出代表,接受了德国更为苛刻的条件,与德国签定了和约,同意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全境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这个和约虽然使苏俄丧失大量领土,付出巨额赔款,但赢得时间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整顿国家经济,为后来国内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918年11月13日,随着德国的崩溃,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了该和约。 凡尔赛条约

1

全称为《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为一方和以战败国德国为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与凡尔赛对德和约同一体系的和约还有:1919年9月10日圣日耳曼对奥地利和约,1919年11月27日纳伊对保加利亚和约,1920年6月4日特里阿农对匈牙利和约及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对土耳其和约。各和约均以《国际联盟盟约》列为第一部分。《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让予法国。莱茵河右岸50里为非军事区,德国无权设防,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德国的殖民地按委任统治制由英、法、日等国瓜分。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向美、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出入货物不受限制,易北河、多瑙河、奥得河、涅曼河等被宣布为国际河流。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但和约却规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当时的中国政府在人民压力下未签字。 ? A国际联盟

又称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在1919年初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并于1919年4月28日通过《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最初参加国联的有英、法、意、日、中等四十四个国家,后来增加到六十三个国家。美国是最初倡议建立国联的国家,但在巴黎和会上没达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所以国联一开始就被英、法帝国主义所控制。国联表面上标榜以“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奴役世界人民的工具。国联对德、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纵容包庇,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联也随之瓦解。1946年4月正式宣告解散。

? 魏玛宪法

1919——1933年德国实行的宪法。由1919年7月在魏玛市举行的制宪议会所制定。1919年9月颁布。它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并在形式上规定了一些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选举权在内的公民的民主权利。但同时又规定总统在认为国家扰乱或危害时,有权停止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效力,这就为统治阶级随时镇压劳动人民,剥夺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制造根据,为日后法西斯上台提供了便利。希特勒上台后,该宪法已成一纸空文。

?工党

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2月在伦敦成立。1906年,改称工党。由工会,合作社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联合组成。1922年以后,逐渐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执政党之一,也是

2

社会党国际的发起者和重要领导成员。1900—1914年,在议会中支持自由党,反对保守党。曾于1924年、1929年、1945年、1950年多次组织政府,后与保守党交替执政。1981年3月26日,党内部分右翼分子退党,另组“社会民主党”。工党信奉费边社会主义,政治上主张改革国家机器,废除贵族院,建立“民主国家”,经济上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扩大国家企业局,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和对国有化企业的投资,减少税收和控制进口等措施,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就业。工党的组织结构,实际上是工人组织的联盟,最高权力机构是工党年会。1983年10月,工党年会选举金诺克为党的领袖。党报是《劳工周刊》,理论刊物为《新社会主义者》。

? 共产国际

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也叫第三国际。经列宁的提议建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宣告第三国际成立。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它的旗帜下,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大会闭会期间为执行委员会和主席团,各国共产党则是它的支部,共有57个。共召开过七次代表大会,于1943年宣告解散。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一种斗争方式。其斗争纲领由甘地制订,1920年9月在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上通过。主要内容是: 以总罢工、和平示威、抵制英货、拒绝为英国殖民政府服务等手段反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其主要原则是非暴力。12月运动正式开始,斗争的目标是争取印度自治。1922年2日,乔里——乔拉事件发生后, 国大党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1930年甘地发起食盐进军,掀起第二次全国性不合作运动,1931年3月再度停止。1932至1942年间,甘地还领导了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均未达到全国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1921年春开始实行的用以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货币的关系,允许农产品、手工业和小工业产品自由流转,允许私人商业合法经营,允许小私人企业合法存在,在工商业中广泛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原则等。其实质和目的就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的关系来建立工农经济的结合,巩固工农联盟,在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然后按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国民经济来消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对苏俄

3

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探索,使苏俄克服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斯大林模式

又称苏联模式。对斯大林领导苏联期间所建立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称谓。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集党、政、军领导于一身,领导苏联近三十年之久,为捍卫、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伟大贡献,但也犯了不少严重错误。斯大林所建立的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这种体制是苏联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为发展苏联的经济,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弊端。60年代以来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改革,斯大林模式被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 二十五点纲领

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纲,因有25条,故名。1920年2月,希特勒在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前身) 的一次集会上, 首次宣读和阐明。同年4月,该党改组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后,成为正式纲领,并在1926年宣布为 “永远不变的党纲” 。该纲领内容混杂, 包括不少民族沙文主义和欺骗性的条文。要求把德意志人统一为 “大德意志” 国家; 夺取领土和殖民地以供养德国国民和移殖过剩人口; 只有德意志血统者方得为公民; 驱逐犹太人; 废除不劳而获的收入与利息奴役制度; 把垄断企业 (托拉斯) 收归国有; 分享大企业的利润; 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等。

? 《我的奋斗》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所著。1924年在巴伐利亚兰德斯堡旧炮台监狱里,由希特勒口授,法西斯分子赫斯等人笔录整理,1926年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两卷,27章。书中大量篇幅阐述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思想,是研究法西斯德国外交政策和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欧洲国际关系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法西斯主义理论、法西斯主义人物(特别是希特勒)的重要依据之一。作者在书中竭力宣扬反动的沙文主义,以及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以“民族复兴”、打破《凡尔赛和约》桎梏、“争取生存空间”等口号迷惑群众,特别是青年;鼓动德国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书中提出吞并奥地利,将苏联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同“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账。希特勒在书中还狂妄地提出,德国应做“地球的主人”,并为德国未来的侵略战争描绘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后该书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

? 协调外交

日本内阁采取的一种对华外交手段。1933年9月14日,以所谓“协调外交”相标榜的法西斯政客广田弘毅出任外务大臣。他表示:“中国方面如表示现实的诚意,我方可采取相应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