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册--19神经放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神经外科手册--19神经放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d0a473f242336c1eb95efc

于10毫米(由于儿童齿突的骨化不完全)

寰椎和枢椎的关联:

寰椎齿突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 ,ADI):

指在颈椎侧位上,齿突的前缘和寰椎的前弓的最近点之间的距离,正常的最大范围为2-4毫米27,28.通常可接受的最高限见表19-7. 表19-7 正常寰椎齿突间隙 患者 成人 男 女 儿童(<=15岁) <=4 寰枢关节半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当上述的寰齿间隙增大时,就存在这种脱位.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328页),也见于外伤。AAS也见于有正常ADI的齿突骨折(见706页)。 椎管直径:

在颈椎侧位上,正常椎管直径(从椎板线到椎体后,用6英尺管测量距离)29为:17+-5毫米。在有骨刺时,测量从骨刺后到椎板线(SLL)。

颈椎狭窄(cervical spinal stenosis)对于最小前后直径有不少捷径的方法30,在颈椎侧位平片通常是从后椎体(或骨赘的后部)到椎板线,一些人用15毫米。大多同意定义为成人椎管直径<12毫米.

椎体前软组织(PVST):

在颈椎侧位片上,椎体前软组织的不正常增多提示椎体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31。正常值见于表19-8。 注意:这种测量的敏感度仅仅在C3为大约60%,C6为5%。PVST的增加更多见于前方而不是后方骨折31。假阳性可能见于颅底/面骨折,特别是翼状板骨折。

表19-8 椎体前的正常软组织 间隙 咽后 气管后

棘突间距离:

颈椎前后位:如果棘突间距离是相临椎间水平(测量椎突的中心)33的1.5倍时,可诊断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可发现低于一定水平的棘突的排列紊乱,这是由于单侧小关节平面的扭转的证据.

水平 寰椎 颈2-4 颈5-7 最大正常值 成人(毫米) 儿童(毫米) 10 不可靠 5-7 22 14 寰椎齿突间隙(毫米) <=3 <=2.5 颈椎侧位: 可发现”扇形”.”喇叭形”张开,是一对棘突的异常分布,提示韧带损伤的可能.

[儿童颈椎]

颈1(寰椎):

3个初始骨化中心:1个是椎体的(出生时未见,1岁后在平片可见),每一个神经弓各1个.两个神经中心在大约7岁时软骨融合,可因骨折而产生错误34. 寰椎的假性扩张35:

定义为在张口前后位上,寰椎的双侧块重叠于颈2上大于2毫米.假性扩张大多见于3月到4岁的儿童; 91-100%在2岁时,最小3月,最大5.75岁.整个分支典型的在第一年为2毫米,在第二年为4毫米,在第三年为6毫米,之后则减慢(最大8毫米).外伤并不是原因.假性扩张可能是寰椎在枢椎上的不适当的生长造成的.可能会被误诊为杰弗逊骨折(Jefferson fracture)这种骨折极少见于青少年以前(由于儿童的低体重,颈部柔软,颅骨发育及枢椎软骨融合的迅速吸收造成).如果高度怀疑,枢椎的CT 扫描可明确.颈部转动也可以造成象杰弗逊骨折的表现.

颈椎2(枢椎):

4个原发骨化中心:1个为齿突,1个为椎体,2个为神经弓.软骨融合可能会因为骨折而出现错误,特别在椎体和齿突之间.在3-6岁时继发骨化中心在齿突的顶端,12岁时与齿突融合34.

假性半脱位:

枢椎在颈3上的前移位及/或在这一水平的成角.见于儿童(大于10岁)外伤后颈椎侧位平片上,并未表现为病理性不稳定. 不到10岁时,头颈屈伸以颈2-3为中心;而10岁以后,则降至颈4-5或颈5-6.在儿童枢椎正常时在颈3上前移2-3毫米

34

。所以当头部屈曲时,可能会移位,痉挛时加重36。骨折和脱位在儿童并不常见.如果存在,则跟成人相似。

曾报道10例4-6岁的患儿37:疼痛并不少见;每个病例都有头颈的屈曲(有时很轻微). 假性半脱位矫正直到复查平片时头位于正中位置.。

建议: 尽量治疗患者的软组织损伤,而不是半脱位。

颈椎3-7

在儿童,颈椎体正常为楔形(前方窄),楔形程度随年龄而降低.

19.5.2 腰骶脊柱:

腰4-5的腰间盘间隙有最大的垂直高度.

在前后位,需找椎弓根侵蚀(“猫头鹰眼”),这是肿瘤侵蚀征象.

在斜位,需找”苏格兰狗”的颈部是否连续,中断是成对的关节间缺损的表

现.

19.5.3 颅底像 鞍结节:

颅底像上正常成人的范围测量:

技术: 正侧位,摄相距离为91厘米,中心线在外耳道前2.5厘米,上1.9厘米. 深度: 定义为从鞍底到鞍膈的最大距离 长度: 定义为最大的前后径

表19-9 鞍结节的正常范围(见图19-8) 深度(毫米) 长度(毫米) 异常发现:

“J”形鞍说明视神经胶质瘤.也可见于先天性Hurler 综合征(Hurner sydrome),是一种粘多糖病( mucopolysaccharidosis).

垂体腺瘤趋向于使蝶鞍扩大,与颅咽管瘤相反,后者常侵蚀后床突.空蝶鞍综合征常使蝶鞍呈对称性气球样增大,而且不侵蚀床突.

松果体腺

在平片上的移位有助于颅内病变的诊断,是进一步检查(如CT,MRI)的依据.在颅底平片上,55 岁以上的人有松果体钙化.在前后位,松果体腺的中心85%位于中线1.2毫米以内 .在CT上松果体腺99%在中线1毫米内(在一侧方向)

前后或垂直移位可用很多方法来确定.一个简单的方法是Oon法 (method of Oon).见图34-11.

其他方法:

Water’s 位(Water’s view):管角度抬高45度.垂直于斜坡,又称颏下顶位 Towne’s位(Towne’s view): 管角度降低45度,来显示枕部

颅底压迹(Basilar impression,BI)

许多情况下,名称相互(错误)替换,但尚无确切的大家同意的定义

1.扁平颅底(platybasia):异常的颅底角,很少有医学意义(常用于人类学),可合并或不合并颅底压迹.

2.颅底压迹(basilar impression): 枕大孔缘(包括枕骨)和颈椎(包括齿突)向上移位进入后颅凹;有人用此词仅指齿突向上移位;可见于:

1) 先天性:颅底压迹是颅颈交界最多见的畸形,常合并有其他异常: * Down’s sydrome

* 颈椎融合(Klippel-Feil sydrome)

最大 12 16 最小 4 5 平均 8.1 10.6 * 小脑扁桃体延髓下疝(Chiari malformation) * 脊髓空洞症 2) 获得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部分是由于横韧带闭锁不全)

*外伤后

3.颅底内陷(basilar invagination),又称颅脑下沉(cranial settling): 颅底的向上凹入,常由于后天性骨质软化,常合并寰枕融合,有人认为它与颅底压迹相同.可见于: 1) 畸形性骨炎(Paget’ disease) 2) 成骨不全 3) 骨软化

4) 佝偻病

5)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有下述方法可能对诊断有用:

1. 麦氏线( McRae’s line, 图19-7 上McR): 穿过枕大孔的线,即颅底点(枕大孔前缘中点)和颅后点(枕大孔后缘中点)的连线.应大于19毫米(平均35);齿突的任何部分也不应超过此线(对颅底压迹最精确)。

2.腭枕线(Chamberlain’s line, 图19-7 上CL)41:硬腭后到枕大孔后缘.小于3毫米或齿突的一半在此线以上,6毫米定义为病理性.较少应用.因为颅后点在平片上较难辨认,并也可陷入。

3.基底线(McGregor’s baseline,图19-7 上McG)42:硬腭后缘到枕部的最低点.齿突不应高于此线4.5毫米以上。

4.Wackenheim’s clivus-canal line , 图19-7 上WCCL :连接鞍背和斜坡尖端(基底点),齿突应在此线以下或刚好到此线。

5.二腹肌线(fischgold’s digastric line, 图19-10上FDGL): 连接二腹肌切迹.从此线到寰枕关节正中的正常距离为10毫米(在颅底切迹时减少),齿突不应高于此线,比双乳突线精确。

6. 双乳突线(Fischgold’s bimastoid line, 图19-10上FBML): 连接双乳突的尖端.齿突在此线上平均为2毫米(范围:低于3毫米到高于10毫米)。这条线应通过寰枕关节。

19.6 脊髓造影(Myelography):

65%的游离碎片可在蛛网膜下腔里向上移动.

在L5-S1的鞘膜囊和椎体的后缘之间这一大的空间(不敏感空间,insensitive space)里的脱出的椎间盘,在脊髓造影上可能看不见.而CT和MRI则更敏感些。 转移癌是脊椎最常见的非椎间盘病变

腰脊髓造影( Lumbar myelogram)

应用iohexol(Omnipaque),向蛛网膜下腔注入7-12.5ml浓度为240mg%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