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设计素描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f767264b35eefdc8d3332f

设计素描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对设计素描的把握 第一节 何谓设计素描

一、丰富的素描语言

比较是认识事物、判断对象特性的一种方式。

会有几种不同的感觉和感受:1)不同的表现对应不同的情感表现:描绘的对象有人物、景物、有人造物它们之间相比较,那些被表现的人物、景物、动物,显露着作者的激情或隐含着作者的情感,而那些描绘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象,表现出的则是作者的智慧。2)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完整度:画面完整丰富的程度不同,有些细腻有些粗略,那些潦草不完整的可谓草图或草稿。3)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视觉传达:内容不同,有的是最为熟悉的内容,有素描石膏像、静物、头像写生等。形象写实却很少有个性,似乎千篇一律,让人视觉上感到疲劳,心理上会十分厌倦。有的是充满新鲜感的素描内容,有创意的一路,也有观察思考的一路,再有分析实验的一路等。那些画面横溢着人的想象力,表现手段又多样化,造成视觉上的奇特刺激,也反映了一股探索的精神。

二、设计素描的类型

1)设计预想图结构素描:在这些画中,有一类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其中描绘器具、建筑等功能最明确。这些画面中的形象,不是参照自然物象的描摹,而是从设计师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是用素描的手段表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的构想形象。它的目的是通过把将要变为客观实体的创造物事先展示出来进行推敲,为创造物达到理想的境界服务。它属事前的一种准备,是设计的范畴。

2)创意素描:画面中的内容反生活规律,充满荒诞的臆想,制作上吸收了现代绘画技巧,它们为平面设计服务。一般围绕宣传某一商品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商品广告的前期准备或前期训练。

3)设计造型训练:设计院校设计素描课程中的作业,它与纯绘画专业所训练的石膏、静物、头像等相比,训练、研究的方向大多围绕形象语言构成原理,有着明确的为设计服务的目的。

4)设计速写:那些潦草、不完整的草图,是大脑构思的外在反映样式,其不追求技术上的深奥,只是快速地把头脑中的构想记录下来。它不仅用于纯绘画的前期准备,更适应于造型设计构思过程中的反复推敲。当头脑中的构想像火花一样不断闪现之时,需要快速的用笔转化为形象。因而受时间限制笔下形象只能是粗略的。那些潦草不完整的形象因其数量多、内容又各异,因而为比较创造了条件,成为反复推敲的外在表现。又因其不完善成为不断激发新的构想的内在机制。草图就是构想,又是展示构想过程的样式,并成为设计素描中的一种样式。

三、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区别

1)情感表达的程度不同:设计素描脱胎于素描,属素描的一个分支。设计素描与素描相同,都是用单色表现对象为特征的。设计素描与素描之间的不同点:那些纯绘画类的素描画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外在线条笔触,都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对具体对象的感受及画家个人感情色彩的渗透。所谓艺术是一种情感的样式、是画家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样式。相比较,设计素描中表现创造物一类的画面情感色彩就不明显,仅能从形状的刚柔紧松的节奏变化中感受设计师的投射。而在为商品宣传服务的平面设计类设计素描中,同样可以看到设计师对生活的感受及情感色彩的渗透。因为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平面设计的各种样式都是商品与人连接的桥梁,只是在情感交流的背后有着明确的推销目的。

2)创作的动机不同:把素描作品放到纯绘画的创作过程与设计创作的过程来进行比较,纯绘画是画家从生活中感受到生动、感人的事情,从内心有感而发,是一种自发的创作行为,是“我”要画,而设计是有厂家、商家委托设计师为产品宣传进行设计,是“他人”要我设计。由此造成要求不相同、创作思路不相同、表现方法不相同,因而也影响了为他们服务的素描,那些为设计服务的素描从素描中自然而然的分离出来,形成了素描的分支—设计素描。通过比较分析,目的在于看清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的不同,更好地把握住设计服务的本质。

第二节 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一、设计素描的源起

为设计服务的素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人类创造活动中留存下来的产品预想图、建筑的蓝本、平面设计的草图都可以证实。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都曾参与过产品研发活动,那些产品的构想草图成为他们素描作品中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历史。从这些画家的产品预想图中可以明确地看到他们是在构想一件有用的东西,他们的心智是集中在创造物的合理性、可用性、机能关系及美观上。其与他们描绘的生活中的人物、景物,那些充满情感色彩的素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设计素描复习资料 人类在创造活动中逐步懂得需要把头脑中的构想转化为视觉形象,然后对构想进行反复推敲或征求他人意见,使之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直至创造物的成功。这种形象化的构想工作,也成为创造物产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起初纯属构思阶段,要求记录构思的速度要快,一般用简便的工具、单一的线条形式,可称为草图。

到了后期构想确定后,才进入细致的描绘阶段,一般采用线条描绘加适度的明暗渲染,要求透视正确、结构明确,可为产品预想图。

由此相应的设计素描也就有了简单的草图与复杂的预想图之分。 二、设计素描的发展

人类的产品创造史中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科技含量、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造物者以匠人为主,他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造型能力,能够把构想形象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明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物不仅能用还要有美的外观,对创造物的要求不断提高,构想越来越丰富复杂。因构想的表现难度增强,需要造型能力强的画家加入创造活动,使达芬奇那样的即是画家又是设计师成为可能。

到了欧洲产业革命阶段,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促使了社会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对造型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增强。 随之而来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建表明了设计学院的开始,专门的设计人才有专门设计学院培养。相关的设计理论,具体的设计教学内容逐渐形成,其中包括设计素描教育、设计素描训练。虽然当时的素描前并没有“设计”两个字,但其确实与纯美术学院中的素描教学内容截然不同,其完全是围绕设计而展开的。设计学科跟随着科技、经济的告诉发展而发展,相应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

三、中国的设计素描教育

中国的设计教育历史并不长,设计素描教学的历史更短。以往是借用纯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似“磨铅笔”般的长期作业内容,僵化了师生的思维,又磨灭了个性,造成了与设计发展趋势和设计学科不相适应的局面。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西方设计素描的一部分内容,当时称为“结构素描”,那种强调结构以线为主的素描终于取代明暗写实素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外来创新理念的影响,教学一线的基础课教师勇于探索,打破了条条框框去尝试素描教学的新内容,把素描教学与设计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尤其是在倡导创新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通过共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素描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探索素描与设计相融合,为设计服务的过程中,设计素描的名称有各种各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自然的统一到“设计素描”这一称谓中。

第三节 平面、立体设计与素描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设计分类为:立体设计与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与素描

平面设计的范围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等。

平面设计以纸为媒材,所设计的面很广泛。其大都是为产品做包装、为商品做宣传,目的是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因此,强调设计是与人交流。因宣传的对象层次不同、产品商品的内容不同及数量、层次的繁多,因而无比丰富的内容要求交流的语言正确、生动。另外,因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成为竞争的力量同时也成为设计的要素。由此,平面设计围绕形象成为正确、生动的、有新意的语言而展开。为平面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必然也是不同。

二、立体设计与素描

立体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立体的样式。 平面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平面的样式。

立体设计的范围有: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

立体设计要求素描能够把头脑中的构想在平面的纸上产生正确的、立体的效果,需要借助透视知识来强调立体性。因立体设计最终要跃出画面化为真正的东西,所以要求纸面上的构想表现必须严谨,结构关系、机能关系要准确。为了强调结构,要求采用线条表现,并利用线条表现的“透明性”来展示内部结构。

第四节 设计素描的功能与要求

设计素描的功能是把头脑中的构想表现出来。 一、将构想变为形象

构想是大脑的行为,是运动性的。开始怎么想,中途怎么想,最后怎么想,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一般头脑中起初的想象是朦胧的,所记录下来的形象也是大略的,随时会被新的想象来补充、修正或推翻。通过前思后想,大脑

2

设计素描复习资料 中的构想逐渐成熟,笔下所记录的构想形象趋向完善。从这个过程来看,起初的构想或记录似乎是无用的,但仔细分析哪些粗略的构想的形象是激发下一个构想和修正上一个构想的条件和基础。由此可见,设计素描不仅有把构想变成形象的功能,还有激发想象的功能。

二、激发想象

创造物的构想不可能凭空而来,它有一个观察学习积累的准备过程。 三、培养创造力

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相比强调了想象,由此具有增强创力的功能。人如果没有了想象又怎么能有创造力,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创造力从素描开始是设计素描的特点,也是其功能。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构想的载体,并用记录的手段来表现。

设计素描除了线造型手段外,还有明暗造型手段,再有一些特殊造型手段。一般线造型用于构思阶段和产品预想图的表现;明暗造型、特殊造型则多用于为平面设计服务的素描作业。

第五节 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设计素描教学为设计服务

设计素描与设计素描课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后者是指培养设计人才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围绕设计素描而展开的课程设计。人们常说素描是造型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说是后继课程的基础。

设计素描是围绕设计而展开的、集观察、思考、表现、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训练,它的教学目的绝不是单一的训练能画的手,而是培养、提高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为真正成为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就是设计素描训练的目的。

二、训练形象思维与表达能力

学会形象思维是设计素描的任务。形象思维有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层面,二是美感层面。首先,造型设计就是应用形象设计语言与人际交流。用形象语言说出准确、生动、感人的话,才能与人有效交流、有效沟通,设计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形象语言的传达与接受的畅通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生活是设计语言的源泉。其次,造型设计就是用形象组织出美感。生活中人们需要美,美给人愉快。生活中自然美的形象是感受美,研究美的对象,美还包含着趣味,有趣味的形象能激发人的兴味,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形象、有趣的内容,同样是研究的对象。想象思维,从设计素描训练开始,是符合设计对素描的要求或素描为设计服务的目的。

第二章 设计素描造型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对造型的认识

设计素描是造型活动,是在平面的纸上用单色工具制造一种物象的感觉,是表面画者的一种情感宣泄和审美趣味,是用形象说话,是把头脑中的创造物构想形象化的活动。

设计素描在造型过程中围绕两个任务展开,一是形象,二是完成塑造形象的目的,即形象的传达功能。 一、造型的特点

1)塑造虚幻的真实:素描的塑造是用单色工具及相应的技法在纸上塑造物象的幻觉,并不是塑造一个真实的实体,也不可能成为真实的实体。平面造型具有特殊性,造型的技术层面应围绕视觉展开。就透视来说,就是用一种感觉规律来制造立体感、空间感,从而产生“真实感”。只有按照透视的规律在纸上描绘才能产生空间感觉。

2)借助联想,概括地表达:素描因工具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或短期素描、速写时间上的限制,不可能把对象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而人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一点一画都有反映。画面形象通过眼睛在映入大脑进行分辨或依据生活积累进行联想,一个不完整的形象会渐渐完整起来,因此,造型的一部分是由观众完成的。把人的联想作为造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的智慧表现。不仅造型的局限性需要联想,造型的叙述性、玩味性同样需要联想。联想是由某个形象的激发诱导产生的。那么,能产生联想必定是精心设计与精心塑造的。

二、造型的目的(造型有三大目的)

1)传达:造型的传达目的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确立,形象成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明确了造型的目的是传达,造型就成为形象语言组织行为。一幅画就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一段生动的描述,一个有趣故事。

2)创造:在纸面创造的各种形象虽然只能产生构想、建筑预想等等,但最终将成为真正的创造物。创造新的事物,构想生活中没有的事情,异想天开,人的精神世界中充满着创意,这就是造型的创造目的。造型有模仿的功能,记录一次重大的事件,保留一个永恒的瞬间等,用绘画模仿的手段来实现。现今模仿仍然是造型的功能之一,但并不是目的。

3

设计素描复习资料 3)审美:造型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创造,美感也成为造型目的之一。造型是个体的行为,必然受个人的情感因素与审美趣味的影响。造型不是机械铸造器物,造型是有情感的行为。个人的审美情趣有一个形成过程,其中还有个人爱好、环境、性格等因素。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会左右造型的变化,包括造型的内容、造型的形式。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就是强调造型的个性,不同的个性会造成造型的千姿百态。

三、造型的实现

1)工具、材料:造型是用工具在材料上进行的,素描范围内的工具、材料相对简单,但也有数种功能各异的工具,其中包括橡皮、擦笔、擦布、小刀等等。材料有专门的素描纸及各种其他各种纸质材料,也可用非纸质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会产生不同性质的笔触、线条、效果,所表现的形象感觉会不一样。由此,工具材料对造型的变化、形象语言的变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2)绘画方式:造型是按各种画种的具体画法操作的,素描一般分明暗、线描两种画法,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如线描以表现现象的结构为主,线条的疏密、快慢可以表现出装饰味、情绪感,但却无法表现光感等;而明暗素描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真实感。认识画法的特殊性与局限性的目的在于扬长避短。造型是从动脑开始,这种“造型”也就是所谓的构造。

第二节 眼睛与造型的关系

一、视线的移动

眼睛有一个视平线关系(与眼睛高度相水平称为视平线),一般分为:视平线以下、视平线以上、视平线上。 二、透视

透视是眼睛的构造特殊性造成的,透视使眼睛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变化,前人通过总结、研究形成了透视知识。透视造成物象形象变化的最大特征是近大远小,透视基本内容是眼睛怎样看,物象怎样变化。形象产生变化不仅是形状的不同,同时会产生感觉的不同。俯视看其形象会缩短,变得矮小;相反,仰视看会拉长,变得高大。二点透视营造的形象会向画面外凸出。拉近物象的视距,会产生强烈的空间感等等。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叫做“步步移,面面观”,就是围绕一个立体的物象,进行运动性地观察。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其以一个消失点为特征。另外,被画水平状物体的边缘线与画面水平边缘相平行。

视平线:视平线是指与人眼成水平状的一条视线,视平线随人的眼睛的升高而升高,随人的眼睛的降低而降低。 二点透视:二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其以二个消失点为特征。另外被画物体与画面水平边缘不平行成角状。 天点与地点:天点是指视平线以上倾斜物体的消失点,或高大物体由仰视造成的消失点。地点是指视平线以下倾斜物体的消失点,或高大物体由俯视造成的消失点。

第三节 线造型与人对线的感受关系

一、线造型的形成

1)用线造型是人类的天性:线是由手使用工具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些用线框起来的形象,来自头脑中的记忆,没有具体对象的约束。当用线模仿对象时,才开始寻找对象的“线”。

2)物象的线:“线”与生活中的线是同一个字,只是同意不同质。生活中物象上的“线”除了使用线材产生的物体上有线外,其物体上只有“似线的形象”。似线的形象是指由光线造成的折光线,由线脚造成的阴影线或相似的阴影线及物象的纹理线,而所谓的轮廓线是看不见的。轮廓是物体的边缘,用线刻画轮廓成为轮廓线。我们看到的物象身上所谓的“线形象”,只能帮助找到线的位置而不是线的范本。

3)线的产生:线是由手的动作变化、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纸张共同作用形成的。线不是简单的圈画轮廓,线要表现对象的感受,要抒发作者的情感。

4)线的形式:线是造型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在中国传统线描中,古人创造了十八描,即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柴笔描、混描、橛头丁描、折芦描、橄榄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枣核描、蚯蚓描。从这些线描的名称中,会感受古人把生活中一些物象的形态、动态、感受融合到线条中,丰富了线材料。再从哪些用十八描绘制的线描图画来看,这些有了特定性质的线条,无论从表现作者的情感色彩,还是表现物象的感受都能恰到好处。

从线的运笔过程来说,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其中还有提按、顿挫、转折的变化。 二、线的情感表达

人对线条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一个线描绘制的形象,笔轻一些重一点、按的慢一些、提的快一点,这些纸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