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整理16(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初中诗词整理16(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0a1f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解释词义和句意

【词语解释】①选自《李太白全集》。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便作了此诗寄他,表示同情。左迁,降职。②子规: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③五溪:在湖南西部。④与:给。⑤夜郎:在今贵州境内,龙标与之邻近。

【诗词翻译】杨花落尽了,布谷鸟悲啼。(此时)听说你被贬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2、 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 3、 欣赏词语和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此句的作用:写景(杨花、子规鸟)并点出时令(暮春时节),渲染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杨花”和“子规”在诗中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哀伤啼叫。这两个意象既点出了季节又创设了飘零离恨之感,烘托出哀伤的气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愁心”的含义: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真诚的关怀。

(2)赏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②通过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以西。③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 语言和写法:

(1)丰富的想象 (2)寓情于景 (3)拟人修辞

- 5 -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词义和句意。

【注释】①选自《杜少陵集》。岳,高大的山。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唐代诗人。②岱宗:指泰山。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③了:完。④造化:大自然。⑤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汇集。⑥阴阳:山的北面为阴,山的南面为阳。⑦割:划分。⑧荡胸:涤荡心胸。⑨曾:通“层”。⑩决眦:形容极力睁大眼睛。决,裂开。眦,眼眶。⑾会当:该当,终当。⑿凌:登上。⒀绝顶:顶峰。⒁一览众山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意,意思是登上泰山后,觉得其他山都仿佛变得矮小了。

【翻译】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聚集到泰山之上,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远望层云叠起,涤荡心胸,眼眶要睁裂了,极目远看鸟儿归巢。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2、作者的情感:全诗紧扣“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3、欣赏词语和句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地,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雄伟高大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①这两句虚实结合。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雄伟,是实写。②写近看所见。“钟”字用得好,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字用得好,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断,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割天蔽日、雄伟高大的形象,表达作者对泰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近看所见。第一句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雄伟高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此联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同时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②包含的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会有崭新的境界。

4、语言和写法。

(1)这首诗中间两联都是对仗,押的是仄声韵。

(2)杜甫极注重炼字,常常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 6 -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注释】①选自《白居易集》。钱塘湖,今浙江杭州西湖。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②水面初平:指春水初涨,远望湖面与岸齐平。③云脚:低垂的云。④暖树:向阳的树。⑤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⑥不足:不够。⑦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翻译】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一样平,白云就显得离湖面很近了。几只早早飞来的黄莹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感觉走不尽,看不够,那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真美呀!

2、情感: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3、欣赏词语和句子。

(1)全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了早春美景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了西湖的位置和踏春去处,简洁明快的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①“争 ”和“啄”两个动词用的极妙,请赏析。“争”和“啄”两个动词极具表现力,细致传神地写出一副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美景,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喜爱。

②“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行吗?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早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展现的画面。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的衔泥筑巢。

④什么用“早”和“新”字来形容“莺”和“燕”?说明莺燕刚刚从南方飞回,符合早春的季节特征,描绘出西湖的盎然生机。

(4)颔联到颈联的写景顺序:由动景到静景,由动物到植物。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突出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是:最爱。在西湖的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的游赏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

- 7 -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加以品析。“初平”:写出春水新涨,几乎与岸边齐平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特点。“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没有都从南方飞回,体现了早春特点。“早莺”“新燕”:说明候鸟刚刚从南方飞回,体现了早春特点。“渐欲”: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体现了早春特点。“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刚萌发的情形,体现了早春特点。

4、语言和写法:语言通俗晓畅。选取典型景物,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体裁:七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选》。这首诗是作者在巴蜀(今四川)时寄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长安在巴蜀的东北,所以说“寄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③何当:什么时候。④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下剪去烧焦的灯心,意思是灯下夜话。⑤却:再。⑥话:闲叙,漫谈。【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还没有确定归期,巴山夜里的秋雨下个没完,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水池。什么时候我们相会在西窗之下一起剪烛夜谈,那时再诉说我在巴山这天夜晚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吧。

2、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表达朋友(或妻子)间的思念之情。 3、欣赏词语和句子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此两句为实写,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怀念妻子和妻子怀念自己的深情,真挚的表现出来。赏析“涨”和“秋”:“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重。“秋”字点明时令,渲染凄凉的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作者的虚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①成语:剪烛西窗,指亲友相逢叙旧。②发挥想象,诗歌后两句展现的画面。诗人和妻子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当年在巴山夜雨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异乡的孤独;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想见无期的期盼(思念)。

(4)两个“巴山夜雨”的表达效果:①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②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5)两个“巴山夜雨”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实写,点明巴山的环境,渲染凄凉气氛;第二个虚写,写想象中重逢的情景及谈话内容,营造温馨场面。

4、语言和写法(1)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