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精校版】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28daf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4

(3)设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换(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荷量随时间均匀增加。请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填写下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电源两端电压 通过电源的电流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纸面内有一正方形均匀金属线框abcd,其边长为L,总电阻为R,a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从ad边刚进入磁场直至bc边刚要进入的过程中,线框在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求: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3)ab边产生的焦耳热Q。

物理试卷 第5页,共6页

“恒流源” ____ ____ (2)中电源 ____ ____

12.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有关。雨滴间无相互作用且雨滴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质量为m的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u,求这一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

22

(2)将雨滴看作半径为r的球体,设其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krv,

其中v是雨滴的速度,k是比例系数。

a.设雨滴的密度为ρ,推导雨滴下落趋近的最大速度vm与半径r的关系式;____

b.示意图中画出了半径为r1、r2(r1>r2)的雨滴在空气中无初速下落的v–t图线,其中_________对应半径为r1的雨滴(选填①、②);若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雨滴无初速下落的v–t图线。

(3)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将雨滴简化为垂直于运动方向面积为S的圆盘,证明:圆盘以速度v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 ∝v2(提示:设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数为n,空气分子质量为m0)。

物理试卷第6页,共6页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

由机械振动特点确定质点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由“上下坡法”确定振动方向。

由波动图象可知,此时质点a位于波峰处,根据质点振动特点可知,质点a的加速度最大,故A错误,此时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所以速度为最大,故B错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质点b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C正确,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a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c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质点c比质点a先回到平衡位置,故D错误。 2.A 【解析】

根据单缝衍射图样和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判断。

单缝衍射图样为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往两边变窄,双缝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间距相等,条纹宽度相等,结合图甲,乙可知,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故A正确,BCD错误。 3.A 【解析】

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确定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和分子平均动能变化,内能是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总和,由气体压强宏观表现确定压强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故A正确;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B错误;

C.由压强公式PV?nRT可知,气体压强除与分子平均动能(温度)有关,还与体积有关,故C错误;

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变小,故D错误。 4.C 【解析】

v2a两点的速率,由左手定则确粒子的电性,由洛伦兹力的特点确定粒子在b、根据qvB?mr答案与解析 第1页,共7页

确定粒子运动半径和运动时间。

由题可知,粒子向下偏转,根据左手定则,所以粒子应带负电,故A错误;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所以粒子动能不变,即粒子在b点速率与a点速率相等,故B错误;若仅减小磁

mvv2感应强度,由公式qvB?m得:r?,所以磁感应强度减小,半径增大,所以粒子有

qBr可能从b点右侧射出,故C正确,若仅减小入射速率,粒子运动半径减小,在磁场中运动的偏转角增大,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一定变长,故D错误。 5.D 【解析】

由点电荷场强公式E?kQ确定各点的场强大小,由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r2Q可知,a、b两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相等,所以a、b两点的电2r球面和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确定各点的电势的高低。 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场强度大小相等,故A错误;由于c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比b点的大,所以b点的场强大小比c点的大,故B错误;由于点电荷的等势线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球面,所以a点与b点电势相等,负电荷的电场线是从无穷远处指向负点电荷,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b点电势比c点低,故D正确。 6.D 【解析】

由同步卫星的特点和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所需的能量越大解答。

由于卫星为同步卫星,所以入轨后一定只能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

由于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所以卫星入轨后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

由于第二宇宙速度为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C错误;

将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克服引力所作的功越大,所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小,故D正确。 7.B 【解析】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k?h??W0比较两次实验时的逸出功和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解题

答案与解析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