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4a3d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d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感受环境,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 (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三)创新实践

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添画。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 (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 (3)图色要鲜艳。

3、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展评

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画面上主要利用各种贝壳装饰, 同时使用扣子、 电线、 丝带、 彩纸等。 粘贴不是很方便但视觉效果很好。

16、会变的小手套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 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 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

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 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二、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四、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 会变的小手套 (三)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创新实践 制作方法: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评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审美能力,通 过自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