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三数学二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word完整版)初三数学二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5b50ff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b

初三数学二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比较零散,同时对于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能把初中三年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制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我校二轮复习的重点。其次,通过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总结提炼并建构起数学思想方法系统,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 主要思路:

一:以专题形式,加强“双基”训练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主要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就是以横向为主、深化提高了。专题的选取可包括: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弱点;教材体系中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热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解题应试技巧;综合专题,联系实际数学问题的对策,综合题的破解战术等。而一道数学题是由多个知识点组合而成的,其中有一个知识点出了偏差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而在第二轮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双基”题型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鹜远,抓了高深的,丢了基本的。

二: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如果第一轮复习称为“知识篇”,目标是基础能力过关;那么第二轮复习称为“方法篇”,目标是综合能力突破。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应主要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而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而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三:关注创新,回归课本

为了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每年的中考数学试题都会出现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包装的背景、形式等都很新颖的创新试题。尽管复习时间很紧,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对中考试卷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题目就是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尽管每年会出现一些题型新颖的题目,但都是课本上的通性通发。要在毫不犹豫地删除复习材料中的偏题、难题、怪题的同时,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性、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制石块,提炼通性通发,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四:既重视思路分析,又加强算理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中,很多教师为了加大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分析试题的思路,却忽视了其中的算理和对运算途径的优化,对学生们而言,同样正确结果的背后,运算量可能有天壤之别!如果对待运算都用“课后去解”的方式,学生的算理如何去培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合理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效率,减少运算量,提高准确率。

五:重视结果,规范书写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心赢得先机,严谨走向成功”,在复习中,一方面学生要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像对待中考题那样,一丝不苟地批改好学生做的每一道题;在讲题时,要规范地板书,做出表率,从而规范学生。

六:加强考法训练

以解决问题为例,反思是否采取以下的策略:全面地分析题意,看清题目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特别要注意发现隐含条件;仔细分析题意,将问题的条件与解决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逐一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必要时运用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深入地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关键,凭直觉判断解题思路,并选择最优的思路;在直觉地判断优先思考的思路之后,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防止没有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及隐含条件下匆忙做题;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要思考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上,应如何使用这些已知条件,必要时采取最特殊的情况或状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将方法或思路迁移到较一般的情况中,最后再到一般性的问题中。总之,要掌握常见的解答策略,即: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先易后难、、先熟后生,防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要记住“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难题可以缺步解答,也可以跳步解答,但不可不答。

具体要求:

1.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紧扣中考120分的简单题、中等题和稍难题。 2.认真做好一模考试的试卷分析,对学生的错误归纳总结,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失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以点带面做好扩展性的查漏补缺。 3.以基础热点专题学习为载体,加强知识点的横向联系。特别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叙述就摸不清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数学思维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克服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二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1、学生之间结对复习,以强帮弱,相互学习,建立同学间友谊,达到共同提高;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3、突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综合能力,让学生

多读题、审题,强化变式,让学生早接触到中考命题的热点,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异议,共同讨论,重视情感激励,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导,侧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再渗透,但难题要控制比例,可把中考难题分解成小题或改编成较低难度的题,这样,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进入复习阶段,有计划的安排一些先进地区的中考真题如上海、北京、武汉、等进行演练,原则上由少到多。一般达到15套左右的量基本上能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8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这就要求同学们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自己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

对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建议抓两头促中间,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建议每天做一小套选择填空题试卷,对错误的情况做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

对第三类同学的复习策略,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要掌握的是题目的知识点和几何背景。要留下自我纠错和消化的时间,做好自我整理,并有跟踪练习,确保下次遇到类似题型绝不再错。以上纯属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