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及题型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8e3a4531126edb6f1a10f8

3、黄赤交角变化与昼夜长短变化关系

①?? 由于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极圈之内,若黄赤交角变大,极圈度数变小,则发生极昼

极夜的范围变大(大于66°34′ ~ 90°之间范围);反之,若黄赤交角变小,极圈度数增大,则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②?? 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回归线北移,度数增大,晨昏线向左偏移,同一纬线上,昼增

长夜减短。同理,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南移,度数减小,晨昏线向右偏移,同一纬线上,昼减小,夜增长。

(请你自己尝试着总结南半球黄赤交角变化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典型例题

1、若黄赤交角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 北寒带范围增大,南寒带范围减小 B 热带范围减小

C 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 夏至日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答案:D

点拨:若黄赤交角增大,那么,回归线度数也增大,极圈度数却缩小,所以,热带寒带范围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北极的极昼天数的多少,受地球公转速度的影响,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增大,所以,在夏至日时,晨昏线向左偏移,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昼长比原来缩短了,而夜长比原来延长了,所以,夏至日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将会减小。

5、 昼夜长短的计算 背景知识:

① 昼长:昼弧所跨度数,15°/h; 夜长:夜弧所跨度数, 15°/h;

② 在同一纬线圈上:昼弧 + 夜弧 = 24h ; ③ 昼弧 = 夜弧,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昼短夜长;

方法一:根据昼夜弧所跨度数计算昼夜长度 昼长时数 = 昼弧度数÷15 °/h 夜长时数 = 夜弧度数÷15 °/h

方法二: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度 (可用数轴法加以理解记忆) 昼长时数 =(12 -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时数 = 24 -昼长时数

= (24 -日落时间)×2

= (日出时间-0)×2 = 日出时间×2

21

技巧:

(1)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长 = 夜长 = 12h; (2)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昼长 = 夜长 = 12h;

(3)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纬线上,昼夜长短情况相反。既北纬x度的昼长等于南纬X度

的夜长;北纬X度的夜长等于南纬X度的昼长。

典型例题

1、 读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C点所在经度为0°,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点该日昼长和日出时间分别为( )

A 8小时 8时 B 16小时 4小时

C 10小时 7时 D 12小时 6小时 (2)据图判断,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0°,0°) B (90°E, 0°)

C (90°E,23°26′N) D (90°W,23°26′N) 答案:BC

点拨:第(1)题,从图中可以观察出,A点所在纬线上黑夜所跨的经度为120°,即夜长为8个小时,那么,该日A点的昼长为16小时,用公式:昼长时数 =(12 -日出时间)×2就可求出日出的时间为4小时;

第(2)题,首先,应明确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区对应的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时,然后,再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C点所在经线为6时,且C点经度为0°,最后应用公式所求经度=已知经度±时间差×1 °/ 4min或 15°/ h便可求出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E。再仔细观察图,可以发现此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

温馨提示:以后,只要题目中要求求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即要你求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其中,经度可以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应用公式可以求出;纬度可以观察图中晨昏线与纬线或经线的关系可以求出(如当晨昏线与某一经线重合即为二分日,即太阳直射赤道)。

6、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的判断技巧

对于昼夜长短的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静态的描述,即昼夜长短的状况(昼长与夜长的对比):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或昼夜等长;一个是动态的描述,即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昼长和夜长正在怎么变化):是昼渐长夜渐短,还是昼渐短夜渐长。 对于这两个方面有关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的规律,可以结合下图理解记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22

从上图可以总结出:

① 昼夜长短状况的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就大于夜;反之,白昼就

小于夜;(如上图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昼长大于夜长)

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则哪个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

反之,昼渐短夜渐长;(如上图当太阳直射点从冬至日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典型例题

1、们欢度国庆时,我国这里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如何?

点拨:对于这个问题,只要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思考“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直射点正在向南移动还是向北移动,再结合前面所总结的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7、 昼夜长短变幅与纬度高低关系的判断技巧

纬度越高,在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就越大;反之,越接近赤道,即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就越小。其中,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小的方法:计算该地昼长或夜长与12的差值大小,若差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典型例题:

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答案:DB

点拨:(1)由于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在地球上越向南昼越长,且南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故丁地位于南半球;(2)关键是比较出丙地和丁地谁距离赤道更近些,即两地昼长谁最接近12,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B。

白昼时间 甲地 5h30h 乙地 9h09m 丙地 丁地 11h25m 13h56m

8、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之间的纬度差

说明:若直射点与所求地同在南半球或同在北半球,两地纬度差则用大数减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分属南北半球,两地纬度差则为两地纬度之和。

例题:求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点拨:找到题目已知条件:冬至日,即太阳直射纬线为23°26′S;接着再判断出所求地与直射地是分数南北半球的,所以两地纬度差为两地纬度之和,最后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出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26′)=26°34′。

请用同样的解题步骤求出夏至日,春秋分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3

9、 抓住数值关系,提高判断和计算能力

在光照图上,有些知识在数据上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等,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和观察到了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判断能力。

右图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下面以该图为例,找出一些数值之间的关系:

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此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90°-23°26′)=23°26′;而此时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是90°N-66°34′N,纬度跨了23°26′;同时可以看出晨昏圈与

经线圈的的夹角也等于23°26′,由此可以推出以下数据的等值关系:

太阳直射的纬度数=相应半球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或极夜所跨的纬度数=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

此外,还可以分析出,某条纬线距离太阳直射点多少度,那么这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就等于90°-这两条纬线所相差的度数。

典型例题:

1、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地区昼夜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后回答下面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120°W,0) B (150°E,20°N) C (150°,23°26′N) D(120°E,20°S)

(2)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现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 北极可见美丽的极光

答案:BC 点拨:(1)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是20°,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应为20°,又由于北半球在同一纬线上昼长大于夜长,故太阳直射点应在20°N;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对应的地方时为6时,因此,可以求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度为150°E,故选项B正确。(2)由上题已经得知太阳直射北纬20°,故此时最接近的时间应是6月中旬或7月初,即北半球的夏半年,我国各地昼长夜短;靠近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不可能看到极光;在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选项C正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