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af60a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f

7.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8.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四、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说明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原理,说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3.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

4.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五、材料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下面是选自《实践论》中的材料:

材料1: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材料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3: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材料4: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材料5: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怎样?

(2)结合材料4.5,作者认为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这个飞跃所必须具有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3)结合材料1.2.3.4.5,作者在(实践论)中论述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哪一个观点本题没有材料。

2.下面是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37

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张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毛泽东说:“理论认识领带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的两位哲学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材料2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评价的科学性。

3.以下是有关真理问题的几种观点 材料1:“一个看法是否成功(即是否真理)是一个人的价值的问题”。

“根据实用主义原则,只有关于上帝的假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能令人注意地起作用,那么这个假设就是真理”。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看法是一致的吗?为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请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11.C 21.A 31.B 41.D

2.C 12.A 22.A 32.D 42.B

3.C 4.D 13.B 14.C 23.D 24.B 33.D 34.C

5.D 6.A 7.D 8.D 15.B 16.B 17.D 18.C 25.A 26.C 27.D 28.D 35.C 36.A 37.C 38.B

9.A 10.B 19.A 20.D 29.C 30.C 39.B 40.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C 4.BC 5.ABCD 6.ABD 7.BD 8.ACD 9.ACD 10.ABCD 11.BC 12.BCD 13.CD 14.AC 15.AC 16.ABD 17.BD 18.ABCD

38

19.ABCD 20.ABC 21.BCD 22.AD 23.AC 24.CD 25.ABC 26.BD 27.AD 28.BC 29.ABCD 30.AB 31.CD 32.AC 33.ABD 34.ABCD 35.BD 36.ABCD 37.ABCD 38.AD 39.AD 40.ABC 41.ABC 42.ABC 43.ABCD 44.BCD 45.BC 46.ACD 47.AC 48.ABCD 49.ABCD 50.ACD 51.ABCD 52.ABC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正确。反映论是指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观点。唯物主义坚持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先有“物”,然后才有“感觉和思想”,人的“感觉和思想”只不过是“物”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物就没有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特征和主张。当然,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是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答案要点】

这是恩格斯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中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我们要坚持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3.【答案要点】

主体、客体同主观、客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把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是有意识的,有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它又是物质实体,因此它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主观只是主体的一部分。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不等于整个客观世界。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现象,客观指实际存在的一切事物。主观同客观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观是对客观的主观反映。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则更为复杂,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反映和被反映的认识关系,还存在改造、被改造的实践关系,以及其他关系。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规定的;而主观和客观却不存在相互规定的关系,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而客观世界却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等同于主观和客观关系,就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了,而且容易导致唯心主义错误。 4.【答案要点】

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肯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革命的理论来自革命的运动,又可以预见革命运动的发展,为革命指出方向。因此,革命的成功离不开革命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革命运动只能是盲目的、自发的,不可能取得成功。列宁在这里强调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成功的重大作用。 5.【答案要点】

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①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有用、无用,因人、因阶级不同而相异,具有主观性。这种真理观把凡是能给人以利益和效用的东西都当作真理,使真理成为满足任何需要的主观工具和手段。

39

②把真理的作用同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有用”,是真理的作用。但真理之所以为真理不在于“有用”,而在于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③否认了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把主观的愿望的满足和主观的效用当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真理标准。

④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区别和界限。谬误对某些人或阶级也是\有用\的,按照这种真理观,谬误也成了真理。

⑤犯了逻辑错误。从\真理是有的\这个逻辑前提,得不出\有用即是真理\这个逻辑结论。

6.【答案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认识对象存在于认识之外,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本质的根本观点。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第一,主体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主体根据需要,能动地创造出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坚持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过程,是主体认识能动性发挥的过程。 7.【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要求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包括主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符合客观,达到真理性认识;主观要反作用于客观并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使客观达到主观的目的要求即客观和主观一致,实现价值的创造,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该命题只承认主观同客观相一致的方面,而未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客观同主观相一致的方面,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8.【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的。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理论一经形成对实践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指向适当的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指向不适当的对象,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它进一步正确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 科学发展观能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