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af60a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f

“机遇”,对科学发现有重要作用。把偶然性看作科学的敌人,就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上也就取消了科学。

16.【答案要点】

错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以关于客观事物的抽象规定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思维具体,即“多种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它属于总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总之,前者是思维再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属于思维运动,后者已进入实践领域,不可混同。

17.【答案要点】

正确。历史是指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和人对其认识的发展过程。逻辑是指用逻辑方法对历史过程进行概括,是历史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要求做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归根到底是由历史决定的。然而,两者的统一又是有差别的统一,逻辑的东西反映的是历史的规律,抛弃了历史的细节和偶然,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规律。逻辑并不是历史的简单复制,而是加工、改造、“修正”过的历史。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①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而不能从主观愿望、书本教条出发,不能照抄他人的经验模式,否则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②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在时空中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自己的思想行动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③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而不能创造或消灭它。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④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中的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想问题,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既要坚持基本原则的集中统一,又要考虑到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答案要点】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5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国力和基本特点出发。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反对从主观愿望和书本教条出发,反对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和模式。

3.【答案要点】

①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静止是标志事物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两者的辩证关系是: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处理我国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既要在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中大力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努力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③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4.【答案要点】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这一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之间是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斗争仍然是现时代的本质内容。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同一性,它们会相互吸取、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资本主义必然转化为社会主义。 ③看不到两者之间的斗争性,就会丧失政治敏感,犯右倾错误;看不到两者之间相互吸取、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同一性,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就会犯“左”的错误。

5.【答案要点】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由于事物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6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我国所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③在我国发展实践中,既要反对片面夸大矛盾的普遍性、固守传统社会主义“条条框框”的教条主义错误;又要反对片面夸大矛盾的特殊性、借口“中国特色”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自由化倾向。

6.【答案要点】

①两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时,既要研究它的主要矛盾,又要研究它的次要矛盾;在研究某一具体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时,要着重分析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某元论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的,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点了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②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进一步发挥和出色运用。“两手抓”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等,两手抓就是两点论。两手硬是指两个方面不仅要抓住而且要抓紧、抓好。两手抓是两手硬的前提,两手硬是两手抓的深化和补充。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切实解决好,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一手硬、—手软”的错误。

7.【答案要点】

①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联系的环节,二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②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求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要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崇洋媚外的错误。

五、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

27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是折衷主义的观点;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答案要点】

(1)材料l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

(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难免产生含混不清的概念,以至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论证其唯心主义,攻击唯物主义。

(3)材料3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共性,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两者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3.【答案要点】

(1)材料1、2所阐述的观点是错误的,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材料1中阿芬那留斯否认了意识与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关系,其哲学被列宁批判为“无头脑的哲学”。

材料2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贝克莱将存在看作是人的感觉的产物,认为感觉、意识是第一性的,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2)材料3、4、5说明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问题。 材料3主要说明了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根据现代科学提供的事实,说明了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转化三个决定性环节。一切物质都具有对自身之外的他物的作用作出反应的能力,不存在有无反应的问题,只存在反应方式反映程度的不同。

材料4、5进—步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观念的东西是紧紧地依赖于物质的东西,即使是荒谬的观点、臆想的东西,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也不能完全“凭空创造”。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观念来自于客观,又是对客观物质的东西加以改造,进行创造性反映的结果。

4.【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于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必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是有“物活论”倾向,而且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不能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