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南京大学商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南京大学商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fdd525dd36a32d73758143

4. 4. 谈话者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些?

生产科科长角色说明

你刚才接到上司——公司总经理张维的电话,他要见你。在去他办公室的路上,你寻思他找你干什么。你想可能是两件事之一。

一个可能是要提升你做副总经理。张维以前已经数次谈过这件事。如张维所言,如果你能在生产科长任上证明自己,副总经理就非你莫属。你当然记得他曾经暗示你理应得到得升。你们的产量创了记录,生产部门在你的领导下有效运转,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

另一个可能是关于你上周提交给他的那份报告的事。你在那份报告中提出要招聘一些确实优秀的生产主管和工人,你提出:

1 大幅增加工资以期延揽资质更佳的人才。

2 建立一项先进的人事测评项目,以便刷掉平庸的求职者。 虽然你对自己在生产部门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有一个问题困

扰你,那就是中、低层管理人员素质太差。这些人当中有几个新近离职,但你宁愿让他们通通滚蛋。这些家伙大多让人感到沉闷,又不负责任,智商也太低了一点。大部分不能胜任工作,没有一个可以提升。

你总是为推进这些下属的工作而疲于奔命,不管你怎样教导、鼓励甚至威胁,你似乎还是得亲自检查两遍才能保证他们确实把工作做好了。

就你看来,你已经通过纠正他们的错误,为公司节约了成千上万元了。 张维是你的一位老朋友,你对你们之间的工作关系感到满意。 想到这里,你踏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角色说明

你刚才请了贺彬来你办公室开会。贺彬是公司的生产科科长。从许多方面来说,你承认贺彬是一位理想的管理人员,他有节约意识,聪明能干,积极主动,为人诚恳。在贺彬的领导下,产量稳步上升。此外,贺彬也是你的私人朋友。

你请贺彬到你办公室讨论一个自去年以来一直困扰你的问题。尽管贺彬许多优点,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生产科一些管理干部拒绝为贺彬工作。没有一个生产部门的管理干部在公司里工作超过6个月。他们抱怨贺彬独断专行,从不允许他们自己处理问题。贺彬总是监视他们,并明确告诉他们该怎么干,甚至最具体的事务也是如此。

公司一个副总经理位置空缺,你想过要不要提升贺彬。另一方面,你还有过一个不同的念头:为了公司,该不该让贺彬走人。这个问题你已经同贺彬谈过好几次了,你觉得你已经足够清楚地告知贺彬提升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培养一位继承者接替生产科长职位。

最近,许多不错的年轻人离开了公司。你要决定要么贺彬改变他的做法以遏制人才外流的趋热,要么让他辞职。

(你在文件处理工作上稍微落后了一点,不知道贺彬最近给你送来了一份报告。如果他提到,你就说还没有看到。)

正在此时,贺彬如约来到了你的办公室。

人事处长的困惑

A公司是一家六十年代建厂,年产120万吨钢材,拥有3万名职工的老国营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A公司也进行了公司化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生产、经营业绩显著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但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临近,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公司高层根据分析论证认为:产品成本太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闲杂人员太多,人末尽其事。因此,公司给人事处下达了2001年的工作任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将企业总职工人数降至2.5万人。面对5千人的减员计划,公司人事处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政策,采取下岗分流、内退、工龄买断、提前退休等措施。

经过第一季度的政策实施,在季度工作总结中发现公司减员成绩显著,仅钢铁生产部就减少员工300人,加上其他部门,第一季度总共减员1500人,人事处上下对这一成绩感到振奋,认为5千人的裁员目标指日可待。但是在季度生产工作总结会上,人事处长却受到了各生产部门经理的责难。会上公司总经理认为第一季度钢材产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要求各部门经理找出原因。 生产部经理说:第一季度从我部门离职的员工有300人,其中有150人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以及有5至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都是主动要求下岗离去,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大多是通过买断工龄或提前退休离去。年轻大学生申请离职时都反映:从大学里出来,本来以为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发挥自己所学知识,没想到自己卖力工作拿的工资与成天闲聊的技校生没区别,真没劲。离职的工程师说:都为企业工作了十几年了,小孩都快上小学了一家人还挤在一间屋子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都走光了,产品质量能上得去吗?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全走了。我手里现在还有几个大学生的辞职报告,你说我批还是不批。

技术部经理也反映说自己部里大学生流失严重,高级技术人员抱怨得不到再学习的机会,对前途没有信心,成天对工作不投入,技术革新缓慢,更谈不上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要求人事部对此负责。

市场部经理抱怨:市场部业务员无论业绩多好工资也得不到提升,仍然拿固定工资,奖金微薄,市场部业务员工作没有积极性。

对此,公司经理要求人事部门经理作出书面解释,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思考问题:

1 如果你是人事部经理,你会作出何种书面解释?采取哪些措施呢?

公司的麻烦

某公司近来事情接连不断,使人们对公司的前景不表乐观。首先是,公司决定对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实行额外津贴制度以激励骨干人员。制订的标准为:一定级别的管理干部享受一定的津贴,技术人员按照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享受一定的津贴。此政策宣布后,立刻在公司技术人员中掀起轩然大波,技术人员纷纷表示不满矛头直指公司领导,并表示若不能享受,就让获得津贴的人干活。经过一段时间后,公司又宣布调整对技术人员的津贴政策,按助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三个档次进行津贴。公司的激励津贴制度变成了人人有分的大锅饭制度,钱花了,却收到了负效果,加大了技术人员对公司的不信任感。

该公司的一线生产为连续性生产运行,有大量倒班工人,他们知道此事后,都商量:既然干部和工程师都涨工资了,那为什么我们的工资不涨? 立即有人电话打到公司某领导处,要求增加津贴,某领导表示此事要研究。倒班工人们流传着不满言论,他们决定在不上班的时候集体找公司领导理论。于是,连续几个上午,公司总部办公楼被工人团团围住,要求增加津贴。一段时间后,公司宣布增加倒班工人津贴。

此事才平,又起一事。公司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在市内购买数千套期房作为福利房分售给职工。此事办得极为迅速,约半个月就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了订金。然后按照公司拟订的条件,展开了分售房行动。数千户工龄较长,职务较高的雇员获得了高值商品房。这时,一部分居住于市内的雇员决心也要获得此优惠房,为此决定联合起来闹房。又是采用和前一次相同的手段,同样的如愿以偿。

一系列的事件使人们形成了印象:不管有理无理,只要找公司闹,终会得到满足。公司还会有麻烦。

思考题:

1 公司的麻烦来自什么原因?

2 为什么会有最后一句话这样的结论?

人事处长的新难题

老沈是一家电厂的人事处长,以往每年年初就不断有方方面面的的人开始打招呼、递条子,要求他帮忙安排高校毕业生进厂厂收入不高,但好歹也是旱涝保收。可那年头进人指标由上面政府管着,不该进的人他拦不住,企业真正想要的人他也没办法进,有本事进来的人不是没用就是拿企业作跳板。工作难做,上级领导、协作单位、亲朋好友倒是得罪了不少。今年企业人事管理有了重大改革,权力下放,企业自主,老沈心想终于可以进几个满意的人了。正好厂里要求进一、两个计算机方面的人,老沈心想名牌大学的肯定是不会来的,所以他安排手下在毕业生交流大会找几个不入流的学校的农村籍的学生,经过材料审核、面试,选了两个签了协议,他还特意带他们在厂里转了两天。可每想到,一个学生回去后就说不来了,另一个索性从此杳无音信。老沈觉着不可思议:这两小子水平也不怎么样,出去找一份工作工资也高不到那里去,还随时会被炒,怎么就不肯来?更糟糕的是,厂里原来所剩无几的本科生又有几个辞职走了。一天,老沈跟同僚谈起此事,有一个人听了哈哈大笑:来这儿一点奔头没有,谁敢来?

电厂的计算机人员职位结构简图:

厂长→计划处长→计算机组长→计算机员(此次招聘职位) 员工工资结构:

技能工资(原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原一年长两级,现已停止增长)+补贴(按市政府文件执行,无差别)+误餐补贴(固定)+岗位奖金(最高系数4.0 分,中层干部〉3.0分,一般工人)2.4分,计算机员(包括组长) 2.2分)

这家电厂为什么招不到人?

C先生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