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习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卫生毒理学习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2435f902d276a200292e8a

1.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2.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Orfila。

3.生物学标志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4.反应分为量反应、质反应。

5.剂量-反应曲线有S形曲线、直线、抛物线。

6.安全限值有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容许摄入量、阈限值、参考剂量。

7.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8.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膜动转运。

9.外源化学物主要经过简单扩散的方式经生物膜转运。 10.简单扩散的条件是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外源化学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学物是非解离状态。

11.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可用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12.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是表皮的角质层。

13.机体可作为贮存库的组织通常有血浆蛋白质、肝和肾、脂肪组织、骨骼组织。

14.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反应一般分为两大类,称为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15.排泄的途径通常有经肾脏(尿)排泄、粪便排泄、经肺(呼气)排泄、其他途径排泄。

16.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生物系统、外源化学物的氧化还原代谢。

17.细胞内Ca2+

的持续升高可导致以下有害作用能量储备的耗竭、微丝功能障碍、水解酶的活化、ROS和RNS的生成。

18.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的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的>不对称的。

19.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 20.化学物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21.PCBs和二恶英的联合毒性,多呈相加作用。 22.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毒性,呈协同作用。

23.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利用了化学物的拮抗作用。 24.不同的LD50计算方法对动物组数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4~6组。大、小鼠等小动物每组数量通常为10只,犬等大动物为6只。

25.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LC50)值,通过LD50(LC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26.不论我国或国际上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都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急性毒性试验时,除报告该毒物的LD50值和急性毒性级别外,还应对中毒和死亡特征加以报告。

27.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有蓄积系数法、生物半减期法。 28.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9.化学致癌物诱导生成DNA加合物的数量与致癌性有密切关系,故DNA加合物可作为人类接触环境致癌物的标志。

30.化学致癌机制,与突变有关。突变的出现是损伤-修复-突变模式。

31.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有石棉、激素、免疫抑制剂、多氯联苯、TCDD。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即已形成的发育障碍,包括畸形和功能缺陷。

毒理学: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用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代谢活化:外来化合物经过生物转化(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有的可以达到解毒,毒性减低。但有的可使其毒性增强,甚至可产生致畸:致癌效应。

代谢转化:外源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蓄积作用:当化学物反复多次染毒动物,而且化学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与排出机体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就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某些部位。 联合作用:外来化合物在机体中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交互作用。或彼此影响代谢动力学过程,或引起毒性效应变化,最终可以影响各自的毒性或综合毒性。毒理学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

半数致死量(LD50):系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表示LD50的单位mg/kg体重,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来化合物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慢性毒性: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给予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化学致癌物:化学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致畸作用:由于外源化学物干扰,活产胎仔胎儿出生时,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

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毒作用:又称毒效应,是化学毒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称不良效应或有害效应。

参考剂量:为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中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血-气分配系数:当外源化学物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癌基因: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基因多态性:是指一个基因座最常见的等位基因频率不超过99%,这个基因即具有多态性

管理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17.基因突变类型 ( 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 18.化学物质的危险度评价不包括: (见11题) 与人近似的动物)

15.排泄外来外源化学物最重要的器官是( 肾脏 ) 16.测定化学物LD50 时,常用的观察期限是( 14 天 ) 14.动物试验中的最基本的指标是(尽量选择对化合物毒性反应

19.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 各种化学物质 ) 度之间的关系。

卫生毒理学考试以选择题出现的题目:

1.毒物贮存库具有哪种意义:( 1、可减少在靶器 官中的化学毒物的量而对急性中毒的动物或人具有保护作用 2、成为一种可能的游离型毒物来源 )

2.毒物代谢主要在哪个器官进行( 肝脏 )

3.毒物的分布是指(化学毒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细胞的过程)

4.脂溶性毒物易蓄积在( 脂肪组织 )

5.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首次让人们认识到(化学物的致畸性) 6.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尿 )。

7.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 雌性 )。

8.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 Orfila )。 9.绝对致死剂量是( LD100 )

10.阈剂量是指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 少数个体 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11.化学物质的危险度评价内容( 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定)、暴露评定、危险性表征 )

1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三价段试验内容( 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生殖毒性试验、毒动学试验 ) 13.年龄对毒性作用的影响?( 胎儿、婴儿、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对毒性耐受力差,中毒程度往往较严重。未成年人的器官尚处发育阶段,抵抗力弱,也易中毒。 )

20.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

21.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 肝脏 )

22.急性毒性试验受试物配制的常用剂型是( 水溶液、混悬液、油溶液 )

23.毒物潜在的靶分子是( 内源分子 包括大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 及小分子如膜脂质 )

24.最主要的自由基是哪种类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脂类过氧化物自由基。 25.急性毒性试验染毒的方法?

经口(胃肠道)接触、经呼吸道接触、经皮肤接触、注射途径接触。 26.外来化合物毒作用影响因素?

外来化合物因素(结构、理化性质及毒性效应)、机体因素、化

学物与机体所处环境因素、化学物联合作用、接触途径和媒介。

27.危害细胞存活的原发性代谢紊乱有哪些? ATP衰竭、Ca+蓄积、ROS/RNS生成情况。

28.Ⅱ相反应主要的类型有哪些?葡萄糖醛酸反应、硫酸结合、乙酰化作用、氨基酸结合、甲基化作用、谷胱甘肽结合。 1、毒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答: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毒理学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从高度综合(集化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学科知识为一体)到高度分化(形成多个交叉支学科);从体内试验到体外试验;从结构-活性关系到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从定性毒理学到定量毒理学;从微观(细胞、生化、分子)、宏观(环境)到人体(群体、个体);从观察现象、探明机制到科学规范管理。

3、何为LD50,其意义是什么?

答: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种间遗传学的差异:解剖、生理的差异,代谢的差异,物种间遗传因素的影响;B、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基因多态性对毒性的意义: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4、I相反应主要包括哪些反应?

答:氧化、还原、水解。 5、生物膜的主动转运有何特点?

答:特点:1、需有载体参加;2、外源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3、该系统需消耗能量,因此代谢抑制剂可阻止此转运过程;4、载体对转运的外源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5、转运量有一定极限,当外源化学物达一定浓度时,载体可达饱和状态;由同一载体转运的两种外源化学物间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6、Ⅱ相反应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乙酰化作用;氨基酸结合;甲基化作用;谷胱甘肽结合。 7、主要的活性氧有哪些?

答: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臭氧、氮的氧化物。

8、解毒过程失效的原因有哪些?

答:毒物可能使解毒过程失效;偶尔可见某种具有反应性活性的毒物使解毒酶失活;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有时解毒过程产生潜在有害产物。

9、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化学物联合作用。

10、试述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

答:具有发育毒性的外来化合物与发育中的胚胎或胎仔接触,可因胚胎或胎仔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敏感性。有性生殖动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成熟个体的过程,可概括为胚泡形成、着床、器官发生、胎儿发育以及新生儿发育等阶段。着床前的胚胎对胚胎致死作用较为易感,对致畸作用并不如此。在胚胎发育后期和新生儿期,最容易表现的发育毒性是生长迟缓和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机能的改变。胎仔或胎儿对胚胎致死作用的易感性虽较胚胎为低,但仍有一定数目的死产胎发生。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器官发生期,一般称为危险期或关键期。在器官发生期中,致畸物与胚胎接触可能造成形态结构异常,但如在着床前胚泡形成阶段接触致畸物,则往往出现胚胎死亡,畸形极少。发育中的胚胎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期虽然主要在器官发生期,但在此期间,各种不同器官还各有特别敏感的时间。

11、简述外来化合物毒作用影响因素?

答:化学物因素:A、化学结构:取代基的影响、异构体和立体构型、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分子饱和度、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B、理化性质:溶解性、大小、挥发性、比重、电离度和荷电性;C、不纯物和化学物的稳定性:不纯物可能影响受检化学物的毒性,甚至比受检化学物的毒物高;毒物在使用情况下不稳定可能影响毒性。机体因素:A、物

影响;C、机体其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易感性的影响: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条件、动物笼养形式。 12、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价格较低,易于获得的动物。实验动物的选择包括物种和品系、年龄、体重、数量等方面。在基础性研究工作中按科研课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在法规性毒理学评价工作中,必须按照其规范要求进行。

13、急性毒性试验染毒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经口、经呼吸道、经皮肤、经注射途径。 14、致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和分类?

答: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各种事件统称为遗传学终点。国际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防护委员会于1983年提出致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分为5类:A、DNA完整性的改变(形成加合物、断裂、交联);B、DNA重排或交换;C、DNA碱基序列列改变;D、染色体完整性改变;E、染色体分离改变。其中C实际中指基因突变,D指染色体畸变。

15、致突变试验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体外试验的活化系统,致突变试验与致癌试验的关系,试验结果在毒理学安全评价中作用。 16、化学致癌物有哪几个阶段?

答:引发、促发、进展

17、毒理基因组学和系统毒理学的实际应用?

答:研究毒物作用方式及机制;化合物毒性及安全性的预测;评价剂量-反应关系;毒性作用在种属间的外推;确定多种化合物混合暴露后效应;建立具有人类遗传性状的替代模型;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毒物反应的影响。 18、危害细胞存活的原发性代谢紊乱有哪些?

答:ATP衰竭、钙蓄积、ROS/RNS生成情况。 19、影响化学物毒性的接触条件有哪些?

答:接触途径、期限、速率、频率。 20、交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

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造成比预期的相加作用更强的(协同、增强)或更弱的(拮抗作用)联合效应。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1 第一章 绪论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 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

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

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A.LD100 B.LD50 C.LD01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B 型题】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A 型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LD50的概念是 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3.LD50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D.LD0

5.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6.毒性的上限指标有 B

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 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 C.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 D.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7.最大无作用剂量(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是 B 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 8.最小有作用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是 D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9.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B 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

1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B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