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影视作品中的皇帝形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试论当代影视作品中的皇帝形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365356227916888586d73a

试论当代影视作品中的皇帝形象

—以《康熙王朝》和《康熙微服私访记》为例

宜宾学院 小学语文教育 刘汉为

[摘要]“帝王戏”在电视媒体上的盛行,引发了广大学者关于历史题材电视剧

的学术争鸣。帝王英勇形象以及“帝王戏”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帝王戏”受到广泛青睐的原因。电视剧《康熙王朝》和《康熙微服私访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帝王戏 形象塑造 文化解析

从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始到公元一九一一年清帝溥仪逊位, 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大约有三百多位皇帝统治过中国,这其中有名垂青史让人敬仰的千古一帝,当然也不乏被人唾弃的昏庸无德之君。无论是历代正史,还是宫闱秘闻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同样也成为影视编剧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影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帝王戏”的热潮。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等。无论是严肃认真制作考究的正史剧,还是以戏说为主的的娱乐剧,可以说都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影视作品之所以青睐帝王宫廷的历史题材,当然首先是由于电视连续剧这种现代新型艺术形式具有相当的长度,可以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些以往曾经充满神秘感和遥不可及的帝王生活更能够极大的满足广大的平民受众的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1】。在诸多“帝王戏”中,连续剧《康熙王朝》和《康熙微服私访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一部是制作精良,严肃认真的历史剧,一部则是颇具喜剧效果的戏说剧,由陈道明和张国立塑造的两位截然不同的康熙皇帝也成为了中国影视剧史上最经典的形象。本文着重从历史剧及戏说剧中皇帝形象塑造的不同以及帝王戏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

化内涵这两个角度来做简要分析。 一、皇帝形象的塑造模式

《康熙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主要讲述了千古一帝康熙波澜壮阔、文治武功的一生。这部气势恢宏的历史剧,以其画面自然、历史真实、人物丰满和思想深刻等方面给了观众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然而,该剧最值得称道的是,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模式——成长型模式和社会环境模式,成功的塑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帝王形象。《康熙王朝》这部剧就是康熙皇帝的成长史,康熙的人生历程贯穿始终。电视剧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刻画了少年康熙、青年康熙、中年康熙以及老年康熙等几个不同时间段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刻画离不开历史,少年康熙的机智与聪慧、青年康熙的果敢与冲动、中年康熙的魄力与沉稳、老年康熙的达练与忧郁无不在剧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少年康熙还只是一个皇子,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才能,才能在顺治最纠结的时候下定决心传位于他。同时,这部剧并未因为要塑造完美的康熙而将年幼玄烨设定成少年老成的形象,相反,他也会像普通的儿童一样,厌学、不喜欢自己的老师;想自己的祖母撒娇,要求换老师。那时的康熙有着一般少年的任性幼稚。

青年时期的康熙,也像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老师伍次友以匿名身份交往时,因伍次友提到自己的祖母而大怒;喜欢苏麻喇姑,在自己成亲时,问苏麻喇姑想不想做皇后;也会在得知吴三桂欺骗自己时流下眼泪。老年的康熙在听到自己祖母去世,也会有昏过去的举动,即使是一代帝王,即使心肠再硬,也禁不住年老与情绪的波动。

康熙的一生是成长的一生,正如康熙自己所说:“朕也没当过皇上。”不是谁都当过皇上的,这一切,都需要去学习,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电视剧中,康熙的一生并非完美无缺。也许人们只称颂他平三藩、收台湾,看到他高高在上受万世敬仰,但是背后的辛酸却有几人能体会,眼看自己的爱女蓝齐儿被葛尔丹强行娶走却无能为力,很多人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剧中康熙帝那黯然神伤的表情却真实的传达出作为一个父亲的辛酸与无奈。

社会环境模式也可称作是无机模型,它是促使个体成长的外在因素:这些因素催化这一个人快速而异常的成长。在该模式塑造中,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会拥有六十六岁的心态。人是社会的人,人得成长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不同的社会环

境,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康熙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注定了他有别于普通人的成长道路。童年时期的康熙就要“朝起早,晚眠迟”地学习很多知识,以至于康熙廷试受赏之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好好睡一觉。睡觉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多么稀松平常的事,然而对于康熙,未得到父亲的赏识,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这种无机的生长环境还包括:清室皇子一出生就必须与生母分开,所以康熙从小就与自己的母亲聚少离多。小小孩童每天被各种祖规戒条所束缚,学着怎样去做一位皇帝。社会环境像激素一样,催化着小康熙。他经历了自己父亲的早逝,经历了年幼登基。每一次变故都是康熙成长为一代帝王。

少年时代的康熙,成长的更为迅速,并学会了在成长中积累经验。第一,与大臣鳌拜的斗争要以牙还牙,你杀了我的侍从,我就要惩治你的义子。第二,经受打击,康熙的年轻气盛让苏克萨哈白白的成为牺牲品,这对抗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第三,积累经验,康熙迅速的学会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简易道理,所以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他也会想到用朱国治来换取朝廷两年的太平,于是他变了,变得敏感多疑,不再是苏麻喇姑眼中的那个弟弟,在除鳌拜时,他连自己的发小魏东亭都会派人去监视。是什么让康熙变化如此之大?显而易见,身处勾心斗角,党派林立的朝野,让康熙变得无人可信。

青壮年时期的康熙,经历了平叛三藩,开始变得不再浮躁,更显老成。他开始明白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来慢慢调和。他开始明白要权衡利弊,恩威并施,不管不顾爱女的幸福安危,将其嫁给自己心腹大患葛尔丹。老年时期的康熙更加决绝,经历了大半生的戎马洗礼,朝廷内斗,康熙已经可以处变不惊的面对各种问题挑战,他向世人宣告他未曾老去,他还有勃勃雄心与凌云壮志。他可以冷酷无情的将自己宠信多年的容妃贬为宫奴,也可以将失德的太子投入宗人府永世圈禁,此时的康熙已经变得越来越多疑。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从年幼到年老,康熙的变化是很明显的,这并非是康熙自身所愿意的而是他所处的环境逼迫他不得不这样做。正如康熙所言,感谢自己的政敌,是他们逼他成就了这番丰功伟绩。在剧中的最后一集,年迈的康熙在自己的皇位上驾崩,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康熙的一生是值得后世敬仰的一生,是值得后世学习的一生,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康熙微服私访记》为我们呈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另类康熙,这部剧讲述的是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该剧以戏说为主,风格诙谐,人物生动形象,剧情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迷离。它没有以康熙生平引以为傲的丰功伟绩为主题,而是从很生活化的一面入手,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有血有肉的康熙帝,虽然与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出入很大,但人们却愿意相信康熙帝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这是一部借古喻今、内容风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剧集。故事的起因是缘于康熙年间黄河泛滥,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康熙帝热爱人民,亲自下江南巡视黄河灾情,由此引发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纵观五部十六个故事,都秉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叙事脉络,那就是贪官污吏目无王法、横行霸道,置百姓于水火之中,有朝一日天子下凡,主持正义,惩治贪官,使受苦受难的人民守得云开见月明。如此圆满的结局符合了人们渴望喜剧结尾的心态,希望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正义存在,能够打败一切黑暗和不公,造福于人民。

拿第一部中的《紫砂记》来说,由于康熙不小心碰掉了一把壶,而紫砂壶的碎片上又有几行字,在查找宫中所有带有暗字的紫砂壶后,康熙确信这里面一定隐藏了一个冤案。于是便决心微服出巡,彻查此案。经过与恶势力的几番周旋,最终康熙查明了班得五倚仗有免死牌鱼肉百姓的罪行,他和县官宋达安一起被查处,大快人心。壶匠张鸣远为感谢皇恩,用尽心血做了一个紫砂壶送给康熙,壶内内藏国泰民安四个字,故事在康熙一行人风尘仆仆 ,踏上新的征途中结束。

究竟康熙帝是否真的微服私访,我们也无法确切考证,这些也不是编剧和导演所关心的,这五部剧集的主旨是借剧情的发展讽刺当今的贪官污吏。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皇帝私访时也吃尽了苦头:做过矿工,当过乞丐,扮过马夫,也装过测字先生,领略了民间的疾苦。但往往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康熙能转劣势为优势,将恶人绳之于法。显然这些未必与正史相符,却能让观众感到为之一振。相信国内那些恶吏贪官们看到这部剧集,必然会心惊胆跳,生怕自己像剧中的巨贪们一样,狼狈入狱甚至性命不保。

联想到当今社会,今天的国家领导人是不可能在微服出巡了,政府机构要想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把全国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必须铲除各地贪官污吏。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百姓当家做主人,让百姓有切实可行的途径监督及举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