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困境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碳排放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困境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60590543323968011c92ce

碳排放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困境分析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CO2排放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的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CO2排放关税。发达国家推行征收碳关税主要还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按照目前的出口计算,若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会使得中国出口下降近1.7%;当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碳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以上。

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由于温室效等导致全球变暖,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也是大势所趋。碳关税一旦在部分国家得到确立,其经济作用机制将会传导到其他国家,直接影到贸易竞争格局。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对外贸易出产品的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装业,其约占出口总额的20%。纺织服装业在中国能耗行业中虽然碳排放量不及电力、能源、造纸等行业,但在生产到废弃的过程中包含大量的“碳踪迹”。此外,中国纺织企业使用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生产的设备占所有设备的30%左右,这些设备的能耗和碳排放量都非常高。由于纺织服装的出口量大,对中国的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有重要的意义,碳关税的征收即使导致出口比例的轻微变动都会

影响很多工人的就业。

2.两高一资产品。两高一资产品是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主要包括的行业是金属采选、非金属采选、石油加工、化学工业、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这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非常大。在中国的产品出口中,贱金属及其制品等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非常高,钢铁、铝等产品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包括铁矿石、煤炭、焦炭和电力等,这些产品都属于高碳排放产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比例也非常大。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张,出口产品中包含的碳排放量出现一程度的上升。碳关税的征收对这些产品的影响最大。

3.机电、信息等高科技产品。一般认为,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程度比较低,应该属于清洁生产。但是,有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比例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机电产品生产过程中耗费大的钢材和电力。产品的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机电产品中包含的钢材、电力等能源和中间产品的碳排放的循环累加,就导致碳排放强度高达2.9%。机电等产品的出口占中国出口规的一半以上,碳关税的征收也会对中国整体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这些产品的大量出口还拉动其上游高耗能产业的增长和扩

张,进而影响到中国整体的节能和减排的进程。

碳关税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它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依赖劳动力资源禀赋,吸引FDI,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劳动力密集和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产品带动的结果,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巨大。一旦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前做出政策的调整以应对可能的挑战,我国可以进行以下调整。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改变能源利用结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中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改变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政府在财政、税收和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成为控制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点。

2.减少高碳排放产品的出口。由于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耗能产品上,应该逐步淘汰部分高耗能产品的产能,减少其出口,包括钢铁、铝制品等。这些行业不仅碳排放程度高、污染严重,而且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要逐步减少这些产品的出口规模。

3.实现碳排放的转移。《东京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实行了限制;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 全 国 单 位GDP的CO2排 放 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在国际贸易上,为了保持目前的出口规模,就有可能需要碳排放交易,对于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出口产业来说就得不偿失。因此,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转移部分高排放的产业到容量高的国家和地区,或者转移到不受限制的地区,比如纺织服装产业等就显得尤为重要。4.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低碳技术体系合作。推动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的减排资金和技术。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努力使中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之,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保持一定的出口规模和竞争力对于在金融危机中就业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但出口中大量的碳排放不利于提高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改善生产和出口结构,引导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