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ad01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3

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学思之窗】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心学”的思想。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

三、“心学”的主要内容

1、代表人物: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所以心学又称为陆王心学。)

2、陆九渊:

(1)简介:号象山先生,江西抚州人。 (2)思想主张: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求理不必向外探索,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3、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1)王阳明心学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知乱的

9

根源在于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主要思想内容:

①“心即理”。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用封建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可巩固封建统治。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

②“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由这个认识出发,如果知而不行那只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本是紧密相联的,因此有知行合一之说。在当时社会上、在理学发展中的确有知而不行的情况存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对时弊有纠偏的意义。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他的两则小故事。

10

故事1: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觉得“心”对万事万物的存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心学”的核心思想,叫“心外无物”这也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更多的吸收了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心学明显的是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佛教是一个非常大的思想体系,包含了很多的宗派。虽然都是属于佛教体系的,但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有些宗派的思想是相互抵触的,所以佛教历史上辩论官司也不少。能和“心外无佛‘心即是佛”说得上关系的就是禅宗,

故事2

为了格物致知,王阳明曾经一连七天静坐在他办的书院里观察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一直坐得支撑不住,病倒了,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

材料:“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

由于王阳明“格物”的失败,于是他得出了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的结论。王阳明认为人的道德天生就自带的,没必要格物,格自己就成。这就是“心学”的又一个思想“反省内心,以致良知”。

11

当然,王阳明的心学不仅仅是吸收禅宗的思想,更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明朝中叶,社会动荡,世风日下。王阳明认为这时人心所坏,想要反省人心,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目的。那这又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结果被大力推崇。

心学的内容(板书)

1.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提出心外无物。 2.形成心就是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3.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学的影响: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被奉为官方思想。

(重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不同点:

A、在世界观上,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陆学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在认识论上,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反省内心。 C、在哲学范畴上,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A、地位: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B、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C、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D、影响:都有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