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b0d023482fb4daa58d4bef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和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健康:

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环境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5.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6.水体“富营养化”

生活和生产性污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的感观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7.生物浓集:

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并超 过环境中的浓度。

8.环境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9.剂量-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二、单选题

1.卫生学研究的重点是

A.职业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 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

2.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

A.富营养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环境自净 E.生物迁移 3.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 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皮脂腺

卫生学

1

4.下列不是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是 ..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哮喘病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5.下列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SO2 B.CO C.CO2 D.NO2 E.NO 6.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是

A.氟、磷 B.氟、氮 C.铅、磷 D.氮、磷 E.汞、氮 7.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 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 腺 E.皮脂腺 8.有利于环境污染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错误是 ..

A.肺泡的总表面积很大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 D.不经过肝脏的转化,直接进入血循环 E. 分散度越小的物质吸收越快 9.下列物质中易经完整皮肤吸的是

A.苯、苯胺、甲苯 B.二甲苯、二氧化硫 C.苯胺、有机磷、对苯二胺 D.有机磷、对苯二胺、铅 E. 对苯二胺、甲基汞、氮氧化物 10.下列物质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的是

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汞 11.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

A.蓄积 B.物质蓄积 C.功能蓄积 D.生物浓集 E.生物转化 12.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13.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是

A.铅 B.铬 C.镉 D.锰 E.锌 14.“水俣病”的致病因素是

A.无机汞 B.甲基汞 C.氯化汞 D.氯化高汞 E.氯化亚汞 15.致癌因素中,最多见的是

A.化学因素 B.心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生物因素 E. 社会因素 16.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 D.最低容许限量 E.以上都不是 17.引起米糠油事件环境污染物是

A.甲醛 B.甲苯 C.多氯联苯 D.异氰酸甲酯 E.甲基汞 18.下列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供应基本药物 B.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C.预防公害病

D.改善食品供应和营养 E. 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19. 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2

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 20. 药物“反应停”是

A.致敏物 B.致畸物 C.致癌物 D.致突变物 E.以上都不是 21.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化学物污染物是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2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以什么为重点?

A.工厂 B.学校 C.城市 D.农村 E.乡镇企业 23.生物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主要通过

A.新陈代谢 B.生物转化 C.生物浓集 D.生物化学作用 E.食物链 A.石棉、氯乙烯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苯并芘、放射性物质 D.黄曲霉毒素、紫外线 E.亚硝胺、砷 25.可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粉尘为

A.棉尘 B.铅尘 C.石棉粉尘 D.锰尘 E.沥青粉尘 26.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传染病 27.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

28.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四日市哮喘病 C.痛痛病事件

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三、多选题

29.卫生学的研究目的是

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 30.环境污染的来源有

A.生产性的 B.社会心理性的 C.生活性的 D.其他因素 E.遗传性的 31.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A. 环境因素 B. 行为因素 C.卫生服务 D. 遗传因素 E. 心理因素 32.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有

A.长期性 B. 普遍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E.广泛性 33.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的因素是

3

24.下列哪种不是致癌物

A.摄入量 B.生物半减期 C.理化特性 D.作用时间 E.蓄积部位 34.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35.常用的急性致死毒性指标有 A.绝对致死剂量 B.最大耐受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E.阈剂量

答案:

1.C 2.C 3.B 4.E 5.C 6.D 7.B 8.E 9.C 10.D 11.C 12.D 13.C 14.B 15.A 16.C 17.C 18.C 19.A 20.B 21.A 22.D 23.E 24.B 25.C 26.A 27.A 28.C 29.ACD 30.ACD 31.ABCDE 32.ACDE 33.ABD 34.ABCD 35.ABCD

四、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1. 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环境污染的来源有: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其他污染;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

2.试述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途径?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

答: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其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O2

氧化:苯 人体 酚

第一阶段 还原:RCHO 机体 ROH→CO2+H2O H2O

水解:对硫磷、乐果 烷基硫化磷酸

经第一阶段代谢产物与体内某些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第二阶段:结合 不经上述阶段直接与某些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与其他毒物或代谢产物结合 3.试述构成环境的因素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答:构成环境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有微生物、寄生虫、支原体、原虫等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病原微生物如伤寒、霍乱、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世界上的流行;寄生虫如血吸虫感染危害大量的疫区人群;疟疾、狂犬病、毒蛇、河豚鱼和毒蕈中毒等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