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之我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谏逐客书》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之我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d4444f852458fb770b5607

(二)《谏逐客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古文观止》所收《谏逐客书》,在李斯谏文之前,还另有一段:“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这段文字就给我们交代了李斯《谏逐客书》产生的直接原因:秦王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所有的非秦国籍官员。那么,在这件事情后面,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呢?

原来,秦王政为统一天下,很注意延揽人才,重用了一些客卿,这就削弱了秦国贵族的权势,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秦国贵族一直在伺机反攻,直到秦王政十年,他们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这年,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韩国地处秦国东邻,秦要并吞山东六国,韩首当其冲。 韩经常受秦的欺辱,于是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帮助秦国修建一条三百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的国力,不使东伐,其用意终被发觉。秦国要杀掉郑国,他说:“臣为韩延命数年,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终于让他完成了此项工程。然而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件事对秦王挑拨。说外来的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的,应该把他们赶走。秦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驱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就写了一份奏章给秦王,劝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这篇奏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谏逐客书》,又称《上秦王书》。最后,“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

(三)《谏逐客书》的持论及论证。

李斯作《谏》文,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说服秦王,废除逐客之令,以保住自己十年苦心经营才到手的高官厚禄。但是,文中没有任何一句为自己的去留说话,而是站在秦统一天下这个角度,从用客之利、逐客之害来说,不由秦王不心动。表现出了高超的说理技巧和独到的思想认识。

现在常见的《谏逐客书》版本全文共五个段落(无开头交代写作缘起和结尾交代上述结果两段)。一﹑五两段首尾遥相呼应。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显得非常鲜明有力。此句单独成段,提出中心论点,以此发起下面四段,展开任用客卿和驱逐客卿孰是孰非的论证。结尾一段(第五段)总括前文,申明利害,收住全文。“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的三段;“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照应第二段,两句话收住两大段文字,运重为轻 。最后自然得出结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道出了 “过”之所在, 呼应开头“窃以为过关,”进一步突出主题。这两段文字,简明扼要,干脆利落,显示着作者对于持论的充足信心。

4

中间三个大段层层深入的展开了充分论证。用笔恣纵铺张。第二段中,先举秦国历史上四代君主用客聊以富国强兵的事实,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说明了用客聊则国强的道理,暗示今日秦王逐客之非。第三段,由“昔缪公”转到“今陛下”,由正面的榜样转到反面事实,批评秦王“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的错误,并指明“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候之术也也,”这是明敲逐客之非,促使秦王从切身利益和当务之急出发,重新考虑该不该逐客的问题。第四段,是在前面两段做了今与昔﹑正与反的鲜明对比之后,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从道理上论证逐客之非。有了前面两段的论证,这一段的结论落笔极重,“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些话是在告诉秦王:敌人时时盼望而办不到的事你为之代劳了,坚持不改就会自取灭亡。这样,中间三个大段,每段都开拓出了新的意思,又全是用末尾几句概括本段意义,同时关照全文主题,使得中心鲜明,结构严谨周密。

(四)《谏逐客书》的思想内涵。

《谏逐客书》作为一篇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的论说文,主旨是十分明确的,其思想内涵亦不难领会。

由对李斯其人及《谏》文写作背景的分析可知:秦王之所以下令逐客,是由于宗室大臣们的误导和自己的一时冲动。而秦国的宗室大臣之所以力主逐客,则是因为任用客卿影响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由此观之,秦国贵族在面对是否该任用客卿这一问题时,秦国的整体利益,秦国的统一大业,根本不是他们判断是与非的前提。他们考虑到的只是他们自己,只是自己眼前暂时的利益得失。而有着政治远见的李斯却不仅仅代表他自己。可以说他是为自己而战,也可以说他是为在秦的所有客卿而战,还可以说他是为整个秦国的利益而战。这是一场公心与私利的战斗;是一场智慧与愚昧的战斗;是一场进步与落后的战斗。从这中间,我们不难领会到:任用人才,特别是任用外人,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的事情。即使有时明摆着对国家,对集体,对全局有利,也会有人站出来,用种种貌似出于公心的理由来阻拦。

《谏》文中,作者在首段开门见山直接表明态度之后,二段里,采用铺陈之法,历数秦国历史上四位知名君主任用客卿建功立业的史实:穆公用由于等五子,“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惠王用张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赵王用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在列举史实的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做出归纳。先从正面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肯定了客卿对秦的巨大贡献。然后又用:“向使四君却客而

5

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从反面强调客卿对于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众多史实的连续列举,再加上正反两方面的归纳推理,使得任用客卿之利与驱逐客卿之过明白无争。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人才对于国家富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用人者,事竟成。

第三段中,作者铺陈了秦王为了满足生活享受,而对异国的“色乐珠玉”唯美是用的事实。“昆山之玉、随和之包、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再加上“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决提、江南金锡、西蜀丹青”;还有“宛珠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以及“佳冶窈窕之赵女,郑卫、桑间、韶虞、武象等异国之乐”,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充分表现了秦王对异国之物的态度:只要我喜欢,多多益善。而相反的是他对人的态度: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着逐。作者对此的结论是:“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明白无误的指出了此举的错误,落笔极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思想认识:欲成大业,应重人轻物,唯贤是举,唯才是用。而不可“不问可否,不问曲直”,盲目排外,任人唯亲。

第四段,作者写道:“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于比喻之中反复说理,不厌其烦。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古语,也让我们认识到:治国者应有广阔的胸怀,广纳贤才,为我所用,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再看文末一段: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总结前文,再次指出逐客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其中“今逐客??于诸侯”一句,表现出了作者在人才使用上的深刻认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才不为我所用,必为他人所用。若我们弃人才而不用,那么,在竞争中,必败无疑。

从以上分析可见,《谏》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单从对人才作用的认识及用人的态度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可以从中获取诸多启迪:人才的作用是极大的。作为治国者,应重人轻物,广纳贤才,唯才是用。而不应任人唯亲、盲目排外。此外,还应有关于人才的竞争观念。

(五)《谏逐客书》的现实意义

《谏》文的思想内涵并不深奥,然而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古往今来,无数兴衰成败的事实都已证明了或正在证明着李斯的远见卓识。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读此文,审视其思想内涵,显得更为重要。

6

今日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科学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因此,更应重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和科技关键就是人才。要有人才,要有大量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这就对我们的人才观和用人观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读《谏逐客书》,定会在各方面获得有益的启迪。

1、有助于确立人才资源意识。即认识到人才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认识到人才资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只有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才能重视人才的取得和使用。既能广纳贤才,又能合理使用,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在这一方面,美国是一个最为成功的例子。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经济科技强国,是因为美国较早的认识到了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从而实施积极地人才政策,网罗、吸引世界各国的顶尖人才到美国,为其发展效力。

2、有助于克服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科技、推动经济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通常一提到资源、资产,人们马上会想到矿产,想到资本和物质设备。其实,这就是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意识在作怪。微软公司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过几亿美元,但其市值高达700亿美元。原因就是微软拥有一批软件业的顶尖科技和管理人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发现、培养、吸引、稳定人才作为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

3、有助于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克服用人中的行业、身分、地域等诸多限制。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有湖南籍市民投诉,深圳市亚太国际资讯下属的深圳有利安事业发展公司,在某招聘网站上刊登用人广告,岗位要求湖北河南人请勿投简历。认为此举存在地域歧视。至于该公司为何有此要求,笔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说,这种做法是愚蠢的,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这同秦国当年的逐客令何其相似!试想,如果当初秦真的“一切逐客”,秦的前景将会如何?当然,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但最起码,秦想统一天下,要多走许多弯路,多付出更大代价,甚至“鹿死谁手”,尚未为可知。虽然,此类事件,当属个别。但在我们周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观念、姓私还是姓公的身份限制等等落后过时的东西,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此时,再读这篇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谏逐客书》,定会有所触动。

三、 结 论

《谏逐客书》,这篇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千古名文,不仅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7

葩,而且还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是一篇在治国兴邦方面具有全时空通适性的不朽铭谏。它启迪我们:人才是强国之本,兴业之基,若欲强国兴业,必先重用人才。他还告诉管人用人者:要立足大局,纳才容才,留才用才;要坚持人本理念,勿以物障人、重物轻人。今日重读《谏》文,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会大有裨益。

致谢:本文成文过程中承蒙宝鸡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王长缨副教授、麟游进校副

校长关安文老师指点斧正,特致谢意。

参考文献:

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于非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②《古文观止》 岳麓书社(1988) ③《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岳麓书社 ④《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岳麓书社

⑤《<谏逐客书>中李斯高超说理技巧的分析》 bbs.sguo.com ⑥《江泽民文选》 人民出版社(2006)

8